若知道结果,还会有多少的我们愿意继续码字

这一次,我扛上相机,去一趟旅程。

旅程不远,却是策划已久的。

这是对过往的一份告别。

我多次摊开地图,细细珍数着每一条路线,我多次重新整理自己的旅程装备,我给相机充好电,向“墨迹天气”照过面。

一路驰骋。


然而,在仅开出30公里后,艳阳高照下,我的车华丽丽地抛锚了。

运筹帷幄,计划满满,以为会对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却不知不觉被带进一个不知名的村落。

并不是每一次的充分准备,都能有一次完美的旅程。


以前看《走进非洲》,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打动我:

“要是你在植一棵咖啡树的时候,把它的主根折断,那么过不了多久,那棵树就会在折断面上长出许多很细很小的须根,那棵树也不会枝繁叶茂结咖啡豆,但它会开出比一般树多的多的花。”

原来,很多事情是只开花不结果的。

这些种种,让我想起了我们在简书上的码字,如果这码字的工程,如同这次旅程会中途戛然而止,如同这课咖啡树,永远结不了果。会有多少的我们还会继续码字?


看过《林徽因传》,这个洁净如莲的女子,曼妙而理性。

我想,在康桥那天,她拥入徐志摩的怀里,她肯定是爱他的。

徐志摩与她谈文写诗,为了林徽因,在康桥徘徊又徘徊,跌进夜色的柔波里。

我甚至觉得,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里,徐志摩也有深深的一席之地。

可如果说,我们所奔的爱情一定要有一个婚姻的结果,那徐志摩算不算一败涂地。

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会功亏一篑,如果单纯把结果作为意义的唯一,那世间有太多事根本没有意义。


我的写字之旅还未开始,我也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一场战役抑或是盛宴。

我只知道,当我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时,我听到的是自我的声音。

写字,本就是一种独处。

我承认,我喜欢天南地北到处走,我喜欢几个好友小聚侃侃家里长家里短,喜欢热热闹闹的大家庭,如果一直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我会寂寞,如果一直独居,我会压抑。

但是,无论生活在何处何地,我都乐意给自己的生活留个角落,沉思。

阅读是,写字也是。

一直不敢称自己的码字为写作,生怕亵渎了它,怠慢了它。

唯有不断更新换代自己的笔,不断阅读填充自己的心。


每个人都有在简书上码字的初衷,于我,更像是一个窗口,连接外面世界的窗口。如果,你也在一个千里之外的小城,也在一个叫做“体制”的地方,你肯定理解我的意思。

体制的稳定带给我的是焦虑,码字的不确定带给我的更是我汲汲想要的安全感。

它与我喜欢的摄影一样,未知,却充满无限的创造性。


周国平说,人的一生是不断寻找真自我的过程。

不断拍,不断写,在发现自己的人生越来越有趣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自我,它就出现了。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了未来,看到了未来的我,请别告诉我,因为正是这份希望和相信才告慰了这过程的艰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