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好笑,每次出门旅行,尤其去了番邦外地,亦或偶有不适,最心心念念的食物,永远只是一碗小馄饨!
奇怪的是,我听很多人聊过,也看很多人写过,都有这同好!
我觉得,出生六七十年代的人,对小馄饨是有执念的,因为这是童年时代最美味,最难忘的美食,没有之一!
那个年代的孩子,能吃到一碗小馄饨非常不容易,除非生病。那时候的孩子不怎么生病,小馄饨也就不怎么吃得着。
小时候出生乡下,乡下孩子最期待的食物,就是一碗小馄饨。乡下孩子难得有机会跟着父母上一趟街,吃一碗小馄饨是最重要的重头戏。乡下老太太进城,也必定要吃一碗小馄饨,好比是一个仪式。
以至乡下人出街上回来,一路上总有人不断问:馄饨啊有吃啊!
无论吃没吃,一律回答:吃过了!有的人还会砸吧几下嘴,意犹未尽说一声:真鲜啊!
“连小馄饨都不舍得吃一碗!”是形容一个人“做人家”节约到了极端。这绝对不是褒扬。所以,没人肯承认。
后来改朝换代,天翻地覆,乡下小人跟着“插青”娘做回了街上人。为了补偿我出生乡下的苦,又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独生子女,我每天都有小馄饨吃。
有一次,学校里许多老师团团围住我问:“你每天早上都吃小馄饨?”
我茫然地点点头说,是啊。
众老师一片咋舌。我那时当然不能明白,每天都有小馄饨吃,是多么奢侈的宠爱。
那时候的小馄饨真是鲜啊!至今想起还咽口水。一只蓝边大汤碗里,如白云一样漂浮着朵朵小馄饨,还点缀着点点碧青的大蒜。蒜香扑鼻,鲜香扑鼻。先舀一勺汤来喝,真鲜啊!眉毛也要落脱了!捞一个馄饨入口,那馄饨就如一个顽皮孩子,只是在舌头上打了一个滚,还没有辨出滋味来就迫不及待地溜下了肚子。
18岁那年,我在一家服装厂“学生意”。每天下午必定要溜出去,到隔壁馄饨店,用一只搪瓷杯子买一碗小馄饨回来,躲在车间角落里吃。那时候的小馄饨卖4毛钱一碗。
车间里的阿姨看了都摇头,在背后叫我“脱底棺材”,“一天要吃两碗小馄饨,这孩子真能花钱啊!”
我不以为然,我自己挣钱买小馄饨吃,愿意吃几碗就几碗,吃得理直气壮。
现在的小馄饨卖五六七块一碗不等。但是,现在的我,却没有条件每天早上都吃到一碗小馄饨。有时候星期天的早上,特意去吃一碗小馄饨,那是值得发个朋友圈显摆一下,感慨万千的。
最近去一个地方待了几天,饭菜实在搭浆将就。饿惨了,嘴巴又寂寞得苦,满脑子心心念念牵肠挂肚的,就是一碗小馄饨!
回家第一件要紧大事,赶紧小馄饨安排起来。
鸡汤熬起来,鸡肉包馄饨,鸡汤下馄饨。买来的皮子尤嫌不够薄,用个擀面杖自己再加工。
这种极品小馄饨,哪家店都买不到,只有自己动手。
女儿看得眼馋,要求也来一碗,吃过也赞叹说好。年轻人对我的小馄饨情结总是难以理解,这回,算是表示赞同。
我对她讲,其实,我们小时候吃的小馄饨,就是酱油汤➕猪油,再洒一把大蒜叶。小馄饨里的肉,有句话形容:捞得着捞根葱,捞不着捞个空!
我说,我现在吃的是顶配级别鸡汤小馄饨。为啥道理,就是感觉,不如小时候的酱油汤馄饨味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