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我们的教育中就是不断经受挫折的过程。因为学习新东西,总会有掌握不好的地方。
很对人听说过挫折教育,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怕是有什么误解。
百度知道给出的定义如下: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这里我注意到两个关键词组:激发潜能,达到目的。我想说的是生活中我观察到的往往是最后的结果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实现,倒是完美实现了打击潜能,打消自信心,实现了孩子自卑的目的。
由于不懂原理,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拦路虎,考试中有题目不会做或者因为粗心做错。
有孩子的父母大都经历过吧。一般父母是如何做的呢?
我了解的是大部分父母都是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这道题怎么错了?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在学校里学的啥?还有家长会说,你看看,为了供你上学,爸爸或者妈妈都牺牲了很多东西,你考这么点分对的起我们的付出吗?……
有没有觉得这些话很熟悉?有没有对孩子说过其中一句或者几句?
我非常反对这样给孩子说。
因为它完全起不到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作用,所以也不会起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相反它把孩子推得离知识本身更远,因为孩子只顾着你的批评,没有心力去关注自己的错误,导致错误继续存在,而孩子厌恶学习的能量增加了。
很多人会说,我不这么做,他根本记不住自己的错误,吸取不了教训,关键是你这么批评他,他就会记住吗?如果教育就是批评一下,记住了这么简单,人人都会品尝到成功的味道,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一直在研究教育。
我的原则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关乎知识本身。具体做法是:
1、抱抱孩子,肯定他会这么多。
2、告诉他,妈妈不会因为你的成绩批评你或者表扬你,这本来就是一个平常的过程。考试只是平时练习的另一个方式,不必在意分数。
3、给孩子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哪里做错了,咱们一起看看原因是什么,现在是不是已经会了,不会的话,想想看能不能做出来。
4、改过来后,愉快地签字。
注意全程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之所以强调,是因为心平气和是很高的能量级别,对孩子非常有益。家长通常面对孩子糟糕的成绩会立马暴躁起来,这种情绪会被孩子完全感受到,孩子会知道你关心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成绩,这会与我们引导孩子乐学,保护学习兴趣背道而驰。
以上四点是我平时在生活中一直坚持做的,我家苹果对考试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用她的话说就是练习,她爸爸和我也没有揪着她的成绩不放,她的成绩一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