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因为有了cctalk的陪伴,注定不平凡。经过一学期繁忙的工作,回归平静的暑假生活,每周四我都期待着,打开手机,翻看笔记本,带上一支笔,开始充实的学习。名师们的教学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
一、第一课: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
王子老师一个小时的课程干货满满!以前接触过一点这样的知识,比如把图片上的文字提取出来,这一小技巧超级好用,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次课程又掌握了两种我急需的小技巧,一个是手绘微课pro,另一个是ai 听写。第一个手绘微课pro真的是超级方便,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录制,修改,操作,讲解,方便简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使用!第二个ai听写,这个对于英语老师就是一个得力的小助手,在操练要阅读后,可以随机提取单词,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真的超级实用!
2、第二课: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
唐晓勇校长带来的“技术支持的学习变革”一课,刷新了我的视野,我边听边思考,在这数字信息化时代,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落后,那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思考教育,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技术,重新设计教育,审视教育,创造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能与世界同步。课后,我决定把我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在备课中做到先设计在思考技术;计划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多学习,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模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做到学科整合,创造主题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一种设计思维和系统思维。
3、第三讲: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
梁勇校长讲的巜PPT的设计与制作》,其内容为:简要介绍,基本原则,案例分析,基本方法。本节课不仅有理论,而且案例的呈现使我更加直观地学习了PPT制作方法。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PPT的更多知识和制作方法。触发器的巧妙使用能够更加灵活的驾驭课堂,图文并茂使得PPT看起来更美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知识上来。
4、第四讲: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
听过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感触颇多。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单一学科的教学渐渐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现联系,运用联系。
5、第五讲: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
通过学习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后受益匪浅,再次接触到思维导图时,已经显得不再那么陌生,对思维导图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考表达方式,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真正会用思维导图的人,不局限于形式,能够快速、有条理的将思维导图绘制出来。最后朱思思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有kiddpiration、mindmanager、imindmap、xmind、Mindmaster等等,这些软件都是我以前不曾接触过的,通过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是为自己增添了一项技能。
6、第六讲:学习类APP的教学运用
陈老师为我们带了一节精彩的《学习类APP的教学运用》,老师先由学生的作品“我的暑假之旅”引入课题,再从为什么要把APP运用于教学、学科APP的选择及运用和正确使用APP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了具体的例子,讲解细致,生动形象,最后提出了一款优秀APP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WPS制作课件,百度文库、学科网、无忧无虑语文网等查找资料,也会使用爱奇艺APP下载自己教学所需的视频,利用微信、校讯通发布作业通知等。在使用中,会遇到下载的视频或音乐时长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这时我会利用爱剪辑APP剪辑成符合自己需要的视频或音乐。用校讯通或微信群发布作业等通知时,往往比较难得到反馈,微信还容易被刷屏,之前也一直没解决这个问题。听了老师的课后,我会去尝试使用老师推荐的APP,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及时反馈,节省时间,使老师和学生都得到更大的成长。
7、第七讲:项目式学习PBL设计
听了钟老师的信息化素养课:项目式学习PBL设计,知道什么是项目式学习以及项目式学习的特征,从钟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多学科融合的好处,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只局限于某一单一学科,而是集多种学科为一身,拓宽视野,博览群书!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迪,深感自己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的不足,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关系密切,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学起来也倍感轻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尝试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感谢互加计划,感谢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让我学到了这么多实用的知识。学习这件事是终身的,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不会信息社会淘汰,奔跑吧,乡村青年教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