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第一次觉得很有创意,但是不用用,不要妄想着用户会第二次回过头来琢磨怎么使用这个设计。
这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他的存在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一定会对他产生好感,如果他还能给你带来欢乐,那你一定会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path3.0app带来的设计革命
不仅是做设计,做什么,包括做人,其实都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所以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人,观察人,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
糟糕的是,人有共性,但是也有较大的差异性。
我们可能会嘲笑不会用传真机的博士,但是却忘记了自己第一次使用时的尴尬场景。
交互设计师, 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
BalsamiqMockups是一种软件工程中快速原型的建立软件,可以做为与用户交互的一个界面草图,一旦客户认可可以做为美工开发HTML的原型使用。
推广运营设计师,
界面的UI设计师
UE (用户体验) 编辑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或 UE)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
和UI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推出的产品可以借助好姐妹乐队发行的新专辑《实名制》
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
Hiued
阿里技术嘉年华
UPA,交互设计体验日活动
http://uedfans.cn/——用户体验设计导航
竞品分析、调研/反馈、产品数据——这些最终形成的是产品需求
比如用户说,我饿了,我需要吃东西。但这个时候假如你只看到他的表面需求,那么当你没有馒头时就会直接拒绝他,导致用户很扫兴。但是如果你意识到他的真实需求,就会问用户:我没有馒头,但是我有肉包子,你需要吗》用户可能也会接受,甚至会更加满意。
以上显示出——需要从用户的言语中挖掘他内心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直接照着他的话去做。
要学会把次要信息隐藏起来。Google应用商店使用了将次要信息“藏起来
的策略,当鼠标悬浮在某个应用上时,会显示出该应用的评分及详情。隐藏策略不仅可以使界面重点更加突出,减少复杂信息对用户的干扰,还可以减少跳转,满足用户的快捷操作。
淘宝的购物车和收藏夹界面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别。这正是因为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情景和心理感受。如果用户对商品感兴趣,但又不急于购买,就倾向于把商品放到收藏夹里;如果用户的购买意愿较强,就会倾向于放到购物车里。所以,收藏夹需要适度地突出图片、评论、人气等内容,吸引用户去购买;而购物车则尽量简洁明了,不过多干扰用户,方便用户迅速下单。
拟物化设计
调查表明,如果界面没有任何提示,百分之八十的用户等待超过两秒就会直接关闭窗口。如果界面有提示或者加载状态,用户的离开率就会及大地降低。加载状态提示用户可以增加用户对界面的可控感,形成操作预期,使用户放心。、
想象一下,在大街上遇到红灯时,如果没有倒计时,等待时间超过半分钟我们就会觉得很焦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通行。。如果遇到有倒计时信号灯,情况就会好很多。在飞机晚点时,我们经常会去询问还有多久可以起飞,即时被告知还有两个小时,我们也会觉得心里有所预期,最怕是被告知时间不确定。未知和不可控的情况总会令人不安。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控制感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更愿意接受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
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控制欲吧!
提高效率,控制话题,偏离主体的讨论和对于某个细节的持久争论是会议效率的两大杀手。
主持会议的设计师需要有能力控制话题,将偏离主体的的讨论及时拉回正轨。
明确设计方向-阐述设计分析-展示设计方案-引导讨论。
很多设计师总埋怨自己不被重视、没有存在感、方案经常被推翻、完全被别人的意志所左右、没有主动权,等等。其实很多都是因为设计师自身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如果能多点精力放在设计规划、设计评审、后续推动跟进上,而不只是一味地画线框图,那么设计师的处境将会改进不少。
用户在实际使用产品时,考虑的是使用目标,而不是具体的操作和功能。因此,测试任务一定要反映出用户真实的使用目标,这样才能测试出产品的可用性。
修改草稿只需要橡皮,修改实际产品就需要铁锤。
出色的设计师应该有的素质
执行力强
情商高
超出预期
有条理
有上进心
眼界开阔
福特汽车 的建立者曾说:如果问我的用户,他们只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才能够意识到:只有自己变强,别人才能够尊重你,信任你,才能和你平等对话。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就要学会忍耐和付出,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用研人员就是研究用户的目的行为和特征的人员。
用研人员说他最近没有时间帮你做人物角色,实际上他可能只是不认可现阶段使用的这种方式。
前端人员质疑你的设计方案,说某个控件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只是他觉得实现起来很麻烦。
咖啡人员说某个功能他们实现不了,其实他的潜台词是:给的时间太短了,我们做不完。
如果你发现产品经理的原型有些问题,你好心地帮他修改了,但是他却在评审时提出各种质疑,坚持反对。你经过了解之后可能就会明白,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已。
中国人一向含蓄,既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想直白地说出来。因此,在职场中,需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有洞察力的心,了解别人的潜台词。这样,既可以适当地保护自己,又能轻松地破解很多问题。
PK的时候可以注意些技巧,比如以小博大,先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表示妥协,之后再在重要的地方适当地坚持。由于你之前已经表示过妥协,所以这个时候对方也不好过于强硬。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负责人呢过于强势的情况。他们完全不给人陈述理由的机会,或对设计师的各种分析结果视若无睹,坚持己见。如果这个产品非常重要,而负责人坚持的方案又完全不靠谱,且负责人是个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那么设计师不妨写封邮件,抄送给相关产品及设计领导,陈述利弊,表明自己不同意该方案但不得不妥协的态度,如果上线后出现任何问题,设计师不承担任何责任。
遇到其他可能产生纠纷的问题时,也可以使用类似的做法。这是职场生活中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品牌管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工程。Logo。Slogan、用户体验、名誉等等,都和品牌有关。那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对品牌的维护呢?市场部?公关部?技术部?。。。貌似推到哪个部门都有道理。或者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也不太现实。其实塑造、维护品牌靠得是所有人的努力,更是自觉。对于设计师来说,我们确实不是专门做品牌的,但设计师可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品牌建设舔砖加瓦。这也是设计师专业度的体现。
苹果app的图标,icon要能够体现这个产品的名称、功能或者特色。千万别弄个三不沾。
品牌宣传无处不在。
页面加载时,不要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空间。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宣传你的品牌。这样不但不会让用户感到反感,还会让他觉得加载时间变短了(现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做法)。
不同的沟通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很难笼统地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关键是要根据沟通环境、沟通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了解时间管理的人都知道,要首先关注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还要尽量处理好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因此,在沟通中,要充分重视文档、多人会议、面对面沟通、邮件等沟通方式。对于一个基层员工,要特别注意掌握面对面沟通和邮件沟通的方法。
设计师不是为自己设计,也不是为某些人设计,更不应该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设计师要做的是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需求,通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公司,为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因为要保证商业价值与用户需求的平衡,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来说,产品经理在项目中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他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位及方向,并提供细致的需求文档以供设计师和项目成员参考。此外,产品经理可能还要负责项目的推进、争取资源、协调沟通等工作。他对整个项目的结果负责,是团队的精神领袖。
产品经理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中商业价值主导地位的现实。
因此,我们在学校里,在书本里,在各种用户体验分享会上看到的那些理想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收集用户需求、建立任务列表、创建任务角色、绘制故事版、情景分析等很炫目的现实、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是产品经理扔给你一个含糊不清的需求文档,然后要你在两天之内把原型交出来。在这种压力下,很多交互设计师被沦为产品经理的工具,苦不堪言。也有的设计师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在工作中淡忘了设计的本质。
当然,理想的状况并不是绝对不存在。在时间宽裕、重视用户体验,且不是特别要求商业价值的项目上,设计师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
这里其实是想告诉各位设计师,如果不想受制于环境,不想在项目中过于被动,想和产品经理平起平坐,在产品设计上拥有话语权,只懂得设计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商业意识,懂产品,懂得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权衡利弊。这样,才能和产品经理平等地对话,也才能真正地做到帮助产品经理去平衡价值与用户需求。否则,设计师很容易被忽略,成为一个任人指挥的角色。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更大的价值。
重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