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畏,自由泪,情爱满空杯。”
——《山河故人》主题曲
竟然是在法国看的《山河故人》这部电影。因为太累,睡着了一段,当时没有太多感觉。最近偶然听了主题歌,闪回很多电影中的片段,才体会到其中揪心。不剧透,只是想到关于亲情——太多联想涌来。原生家庭、《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沙宾娜重复的"背叛";辛普森充满缺点而幸福的一家……
1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 看见一座山, 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我很想告诉他, 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发现没有什么特别. 回头看, 可能会觉得这边更好. 但我知道他不会听, 以他的性格, 自己不走过又怎会甘心?
——《东邪西毒》
一些人给自己设置了很多底线原则,可能是很了解自己。对于我,更像越行走,越发现了自己的边界。我也设置过这些,现在看像幻想;我质疑过这些,怀疑道德怀疑普通怀疑所见的全部。
说这个是因为,即使我在法国的半年,我仍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恋家的人。长时间不回家,假期不回家,好像没有什么。事实上,我这个假期计划回家的时间也非常短。听说人年轻,容易以为能永远不受家庭束缚。看我那个时候囤的文,还在吐槽鸡汤硬算能见父母几面。那样算,朋友一个假期一两面,还剩几面?以后或许不在一个城市生活。
我吃过最好吃的西瓜,是在爬山的时候。当然和普通的西瓜没什么区别,只是爬山太渴太累了,就该吃西瓜!人与人相遇大抵如此,有时候觉得还挺不如人愿。就好像初恋不和你在一起,或许不会变成更好的他。因你而变得更好的他,不一定陪你到最后。当然你也会遇见因为别人而变得更好,却和你走到最后的人。那么多悖论。
我之前的众多怀疑之一,是经历。怕"走再多的路也只是一个邮差",有点宿命论。性格确定的人,经历更多的故事,会有多少改变?可能人还是这个人,但会因此遇见不同的人吧。所道相遇之于经历,早则未至,晚则已迟,缘至春风十里。
像这个西瓜,相遇相处,总要恰到好处。所以鸡汤里,还能见几次不重要。每天都吃西瓜,不如留到刚刚好。"惜缘不攀缘",以前说这句话多半带点耍酷和赌气。不只对所谓交际圈应如此,凡所有缘,应如此。以往认知的东西慢慢厚重起来,这种成长很温和。就算你任性的宣告自己是孤独的个体,世界还是会把你包容进去。
就是这样,我发现,我心中是有家的。只是不单一的体现在想家与否。它体现在,上天包分配一样,给每个人出厂设定了几个人——承载着这些人的祝福期盼而来,由这些人的回忆伴随而去,从来不是赤条条。无可分说、不由推卸地,承载了他们生命的重量。而我,是"每个人"之一。这份生命的重量,给了未知的未来一份确信。既是重量,就需背负,虽然不知道将怎样呈现,我想我是愿意去背负的。这是,心中有家。
如此,这成为了我的一道底线。诸如此类,曾经质疑、轻松地认为可以挑战和无视的那些,有的慢慢变成了边界,有的终将变成边界。最终勾勒出独特的形状。
2
"我无意让你从愤怒中逃离, 我无意将他的绝情合理, 我只是也曾在爱里颓然倒地, 像你. 我想我懂你."
——李宗盛《前戏》
无论影视文学作品中,还是听到的故事中,对父母的描述总是两级化。
有时,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想要窥探,你锁住的卧室门后面,到底有什么秘密。他们激烈的争吵,他们用金钱代替陪伴,他们严厉。被偷看的日记本,沉默的ktv,摔破的杯子,压抑的晚饭。
又有时,他们殷切的期盼。他们依赖,他们挂念,他们深沉。黄昏中的背影与吸油烟机,机场火车站的离别目送,鸡汤炒肉饭菜,清香的衣服,寄来的小吃。
被忽略的是,这些两级,很多时候是并存的。沉默和说不出的深情,对抗和依赖,金钱的愧疚和奋斗。
阿文(我爸)做心理咨询师时,和我讲述过原生家庭的重要,以及一场谈心一篇文章的杯水车薪——相比治疗终于进行到如洪泄水,几十年来的怨哭喊出来的浓烈情感。即使有个心理医生家长,仍然会有沟通无力的一刻。即使我听到的最恶劣的家庭,也有"吃到西瓜"的温暖一刻。亲者勿言,亲密关系中的人,总能找到属于他们的相处之道。即使外人看来无端的争吵,也可以是情绪疏导、试错磨合的良性互动。关系外的人无法,也无需介入。
感同身受,或许你期待着听到又不相信这样的话。如果有哪一点是真正共同的,就是终将结束。如果明天就退休,你不会再想和同事吵架;如果明天就走,你不再介意这个城市到处堵车。如果意识到,这场缘分终将结束,就像马东说的:
"很高兴跟你做一世父子,有缘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