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差不多一星期的时间,零零碎碎看完了<<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感触良多。
1、千万别小看环境的力量。环境塑造人。
在书里我最经常看到的字眼是"家庭"、"父母"、"同伴"、"老师"。
这些都是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在任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他们,身处的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小学生、幼儿乃至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以及认知发展。这不免让我想起孟母三迁、想起我自己读6年东华的经历,还是不得不说,环境,很塑造人。
努力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去成长吧。"和优秀的人一同成长"是我上大学的信仰,也是我一直在锲而不舍追求着的。
2、人是不断发展着的,要坚信自己有能力。
所谓"毕生发展心理学",在书的最开头作者就已阐明:
毕生发展观: 一种平衡的观点,它包括:发展是持续终生的、发展史多维度的、发展是高度可塑的以及发展受到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影响。
这很好理解,在任何阶段、处于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改善已有技能,发展新的技能。与"成长型思维"不谋而合。
从前我以为,人的能力就是天注定的,有的人就是办不好某类事,怪天命不由人。所以我有时遇到困难就很想放弃,觉得可能是自己不擅长,那就"知难而退"吧
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懂得,要坚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成,做成不等同于"做到100分"。我们不必特别严苛对待每一件要做的事,但你必须坚信自己能做到,不要畏难。
3、不是观点冲突,而是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书里分别介绍了婴儿学步期、小学期和青少年期三大阶段的不同特征。
我是倒着往前看的,过程中总觉得,诶怎么到了这个阶段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从婴儿期到小学期再到青少年期,会发现思维是递进的,从感知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形式运算,依层级上升,这给我的启发是,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有时你与他们的观点不一样,甚至激烈到冒出火花时,很可能只是因为你俩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以至于你们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彼此无法理解对方的思维,才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这样一来,很多事情都能慢慢想明白,对于一些难缠的小孩也好,大人也罢,或多或少增加了一些耐心。
4、孩子的行为反映出他背后的家庭
虽然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小孩都容易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而长大,其实这个道理反过来也成立。
从一个小孩的行为、思想,也可以隐隐约约折射出他的家庭背景、推测出他可能经历过什么事情。
5、对于困难的看法
困难与大脑发育相关。
你战胜的困难越多,你的大脑适应性就越强。
6、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做出榜样
无论是婴儿、小学期还是青少年,他们都会"模仿",有意识或者无意识模仿身边的人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 榜样及模仿或观察学习是发展的最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