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时不时地搬家,有时候一年会搬家好几次。通过多次搬家,有一些值得分享。
总结过去,发现新空间的熟悉,往往好几个月才会进入到高效率的阶段。我一般是三个月到半年之后,才能把一个空间优化好,做到高效率工作。
每次构建新的写作和阅读场景,都要花很长时间熟悉场景本身。阅读场景,我会用一些时间熟悉及感受阅读的状态,思考被打断之后可能优化的点。
过去两个月,为了熟悉阅读场景,我会挑一些精彩的小说来长时间阅读,以便于能做到长时间沉浸式阅读。键盘写作场景,我经常会不做任何思考地让手指在键盘上跳动,就是为了熟悉场景。我会写,什么情况下会持续写,什么情况下会从写作中抽离。
语写场景,任何一个新地方,如果要进行语写,我都会描述环境,以及场景可以具体怎么用。到陌生的地方,我会假设如果住在这里,如何使用公共配套或资源。
“好几个月之后才熟悉”,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写文章的感受。为了熟悉屏幕,我已经在这块屏幕前花了两个多月。不断地调整角度高低,以及前后距离,纯粹是为了熟悉。
有时候为了熟悉一个工具,我会和它持续地对视,互动,磨合,聊天。像好朋友一样熟悉。创作场景中,需要磨合及熟悉的工具如:键盘,屏幕,创作平台。
键盘我已经很熟悉了,我现在用的键盘,已经快满10年。不管是力度,还是键盘间的空隙,都已经非常熟悉。
不管做什么,我似乎都需要先让自己行动起来,一段时间熟悉了之后,才会进入到具体的创作场景中。
拍视频,花了一些时间熟悉视频拍摄工具的功能,比如最近我在用的是pocket3,过几年工具可能会改变,但是先熟悉工具,再用工具熟练创作方法在任何工具中都是通用的。
这篇文章没有选择群发,可以小范围看到,其实就是和大家进行互动。第四季度会有很多的文章写出来,更多是随笔式的。我已经计划了很久,只是把自己想写的写出来,享受写作的过程,而无关乎是不是有人能看到。
我记得“千万写作”系列中,我发过上百万文字,几年之后我去看,有两个阅读量,其中一个是我自己,另外一个很有可能是我换了设备之后增加的阅读量。写是作者的事,阅读是读者的事。
尽可能地表达和做真实的自己。如果不喜欢社交,就创造一种不需要认识人也能完成交付的服务,通过专业能力及口碑传播的方式认识新客户,所以有了大量的线上课。
在任何场合中的自我介绍,都是一件麻烦事儿,后来我写了很多书,通过书来介绍自己。我在尽量避免出现在需要自我介绍的场景,这样人生又可以省下一大笔时间。
当一个人有知名作品的时候,完全省掉自我介绍环节。比如有代表作的明星,知名作家。当还需要自我介绍时,可以干一件事:创作作品。
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创作作品,作品自然会承载着自我介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