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丽,坚持每天写文章,这是我每天一篇的第116篇,文章以“读书分享”、“育儿笔记”为主,记录自己以及孩子的成长。
“我又对女儿吼叫、发脾气了,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的育儿书籍、文章,我就是改不了呢?”
有多少家长和我一样,每次在吼叫完孩子后,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明明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也知道大吼大叫对孩子不好,但就是特别容易生气,俗话说,一点就着。着了后,就会陷入“发火——懊悔——再发火——麻木”的循环里。
这是为何呢?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太严苛了,我们希望自己每天都是情绪平和的面对孩子,不能有丝毫的脾气,一旦暴脾气出来,就会深深地责怪、鄙视、唾弃自己,那些感觉是发脾气的原因,我们也都只会把它归结于是自己为了心理安慰而找的借口,在这场吼叫VS不吼叫的战役里,我们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只有深深地的挫败,于是觉得自己没救了,就这样了,慢慢地也就麻木了。
《不吼不叫》一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理解自己吼叫的原因,不要被自责和内疚控制。在这么多天的思考实践里,我从这样的情绪里走出来,发了脾气不再自责,而是去关注发脾气的原因,先理解自己当下发脾气的状态,然后去思考表面原因背后自己真正的需求。这样做的时候,我每天面对孩子不同情况的闹腾时,吼叫的次数慢慢减少了,也能更快的调整自己,恢复平静,放弃吼叫,寻找另一种替代方式。
在这样的过程里,我突然明白,之所以自己之前那么自责、愧疚,是因为我不原谅自己,不原谅自己的原生家庭,急于想要改变在自己身上的状态,不懂得对自己慈悲。
那些自责、愧疚里,是对自己愤怒情绪的不满,逼迫自己要去强行压制,希望自己做到只有平和温柔的情绪,希望自己是圣人。可却不知,圣人并不是没有情绪,或者只有一种情绪,他们只是更懂得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与之和平共处,接纳、认可自己,对自己慈悲,才能做到对天下,对众生慈悲。
如若我们对自己慈悲一点,就知道怎样去更好的爱自己,因为爱,所以慈悲。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接受自己曾经受过的伤,接受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对自己慈悲,是知道自己不完美,但依然爱着,知道自己依然有改变和进步的空间,并且愿意给予自己时间去成长和改变。
对自己慈悲,是能看得见自己内在发生的一切,能温柔的去接纳它们,也愿意为这一切负起责任。不否定自己,而是在每一次事件中,对自己温柔、友善,去发现自己成长进步的地方,给予自己肯定。
对自己慈悲,是不要让自己陷入自我苛责。当我们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失败、孤独、悲伤、恐惧、担忧时,知道这是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是人们共同的体验,人的情绪就是如此,是人类七情六欲的一部分。这样的发现和感受,会让我们重新对自己升起温柔和接纳的悲悯,会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与众多生命的联结。
所以,如若我们懂得对自己慈悲,就会接纳自己的愤怒,也就能接纳自己的吼叫和发脾气。因为愤怒只是我们情绪的一种,它和快乐、悲伤、羞涩等一样,其实都是人之常情。任何人,任何家庭,都不会是从来不发火的。我们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永远心如止水,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我们都知道父母情绪平和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能毫无道理的冲孩子发脾气,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发脾气。因为我们是人,我们在发了脾气后,对自己慈悲一点,接纳和原谅自己,只有对自己不苛责,我们才不会长久地陷入自责、愧疚的深渊里,而无法自拔,知道自己依然可以改变,这样我们才有动力一步步的去成长改变,而不会变得麻木不仁。
只有我们对自己慈悲了,理解了自己,才会让我们对别人的痛苦,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接纳,对待孩子亦是如此。
所以,要做到零吼叫父母,首先我们要懂得对自己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