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8年7月11日,银川到厦门的飞机。
-1-
我坐飞机次数不多,但每次都会认真地看完前排座椅后夹着的杂志。
这次,在杂志扉页看到一则广告,是为父母高端定制旅游。包含了专机接送、深度定制旅游项目、每晚身体状况监测、全程微信反馈旅途动态、高品质食谱等服务。
国内外航线都有,报价近万元一人。广告戳中每位在外漂泊的子女们的内心——工作以后,难能多陪伴父母。
这是最最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但最戳人心窝的是另一句话:替您无微不至地关怀您父母,把您最想给父母的一次性给予。
我们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小时候,父母倾尽全力,陪我们度过此生最快乐的年少时光。长大后,我们却无法陪伴父母度过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余生。
那父母究竟希望度过怎样的余生?
朴素、平凡且丰富的家庭生活,是当父母老了以后渴望的生活,也是年少时候父母给我们的生活。
刚刚从校园走出,未来可期。我努力用简单但温暖的方式回报父母,就像前半生父母养育我那样。
未来你好呀,我希望父母和我也能更好。
-2-
继续翻阅杂志,又看到一则广告。是关于孩子“研学旅行”的广告。
广告主打让孩子体验生活式成长。借由营地培训、短期夏令营、国内外游学等形式,弥补现有体制下教育的不足之处,给孩子更全面的教育。
其实,我也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大三的寒假,借由“樱花计划”,十天的短期日本见学之行,带给我的思考是深入而长远的。
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直到毕业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毕业这几天,我最讨厌一句话:终于离开校园,再也不用被学校折磨。
大学毕业应该是新的教育起点,大学教会我如何独立思考以及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终己一生,都该从深层次理解教育,并付诸实践。
不仅仅是走完十几年上学的路,更不是脱离苦海般的投入繁重的工作。
未来可期,我们该思考并实践:如何让教育一辈子恩惠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
-3-
上飞机前,有个学弟问我:哥,你准备好工作了吗?我还没准备就大四了。
我告诉学弟,我准备了很久。
我找工作的时候,拿了很多offer。不管那家企业最终去不去,我都会重新看它的招聘简介,我会再查查相关行业,尽可能多得去了解,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样,我通过校招了解了好几个行业。其实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准备工作。
确定去这家公司后,通过公司的入职前线上培训,通过借书了解行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公司信息,翻墙去台湾查我的岗位评价与工作内容……
我还在各在线教育平台买一些课,包括理财、认知、沟通、效率等方面;我借书的时候特意借基本社会学、职场、心理学的书;通过自己对工作、职场自己自身的认知,去听演讲、看书和思考……
我不知道大四这一年的瞎忙活对进去社会有多大帮助,我也不清楚我的方法能否适用于我的工作和行业,我更不知道最终结果怎样。
就在飞机上,我还在想以怎样的方式记每日笔记,以怎样的方式参加即将到来的培训。
但,未来可期,每个人都还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自己。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4-
我还喜欢在旅途中看书。接着之前没看完的钱文忠讲大唐西域记,突然觉得刚毕业的自己特别像玄奘。
《西游记》中的玄奘,被徒弟们自己徒弟们人脉组成的庞大团队所保护,经历一些理想状态下的“难”,凑成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达成目标。
我们进入社会前的成长不就是如此吗?
而真实历史的《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确实一步一步去往印度,经历偷渡、八百里沙漠、西域各国战乱、病虫以及自然灾害等等现实中的“难”,最终也达成目标,
进入社会后,是现实的难,是真实而裸露的苦。没有众星捧月,没有理想状态,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每个人都该是自己世界中那个行走的玄奘,要经历此生自己的“难”。
未来你好呀,我很自信地面对苦和难。
-5-
几天前毕业回家的路上,写了一篇文章,当做是归途的感慨。
此刻在飞机上写下这篇文章,是对新征程的期许。未来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归途与接二连三的征程间不断重复。
总觉得自己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最终还是要载着理想远行。当鸟儿几经历练后,待翅膀硬了,就能飞过高山,穿过白云。
现在的鸟儿翅膀还没硬,艰难的路还在前头,高耸的山还在眼下,这场景描绘的汉字,一下让人想起一个词语——鹭岛。
鹭岛厦门,你好啊!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