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了,在鸟语花香,春光潋滟里,踏青赏景,也去亲人的埋骨之地去看看,表达哀思。这满满地生机和对逝去生命地回望碰撞到一起,这是连接生命起点和终点的节日。
今年的清明节没有“雨纷纷”,天高云淡,大地如梦初醒,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哪里的都是新的,哪里都是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载希望,也许,祭奠英烈,缅怀祖先,根本不需要天气的烘托!捧着一颗虔诚、崇敬的心足矣!
每年清明节,带儿子回家上坟、扫墓已成惯例。儿子从小跟着我们在县城生活,后来到市里上学,平时很少有时间回家,与老家的感情总有些疏离,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寻根问祖的情结,把他的生命同老家联系起来,我想回家扫墓祭祖也许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哲学上有一个命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根,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命历程是如此的清晰与确凿,今后在前行的路上才不会迷失方向,心中的目标也会更清晰。儿子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每年回家祭扫,都能很痛快的与我一起上坟,清理杂草,添培新土,点香火,祭拜,听我和父亲聊些家常,工作上取得的一点成绩,孩子们的学业进步,村里面貌的变化,邻里之间和睦的关系,每当这时,也常和儿子讲讲他爷爷的过往,我小时候的生活,极力唤起他和我的共鸣,把这种血脉相连的亲情传承下去,他总是静静地听我诉说,表情是严肃而庄重的,尽管他现在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感情,但是,这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
人啊,是需要追忆和缅怀的!用这样的方式,我们会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我们会给心灵腾出一块地儿,让脚步停下,让思绪飞扬,静静地感受先祖,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如果能有一瞬间,陷入对生命的深深思考,在一场博大的关怀里去感悟世界,那生活是不是就能多几分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