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生日,最开心的是吃妈妈煮的鸡蛋面。长大了,就没在过过生日。只是每到那天,母亲从老家打来的叮嘱电话,又让我回到了小时候。
一出校园,我就直奔东南。每年也只有在春节假期,有钱没钱的我都会准时回家过年。剩下的日子全都扑在了讨生活,过着每天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没有假节的日子。朝朝暮暮,周而复始。也很固定和父母打电话,报个平安。只是通话时间却越来越短,听得出电话那头老妈欲言还休。那时的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老妈想说的话我心理明白的很。至少是入行头三年,每次生日,都很想念母亲的电话。小灵通虽小,确承载了满满的幸福。即便是没蛋糕,只有长寿面。听着老妈电话指挥,我自己做的西红柿鸡蛋面。
女儿不喜欢我做的面条。她还是学会了,在她二年级的时候。班上闹流感,她学校放假。我因昨夜食物中毒,折腾了一夜,呕吐不止。就我们父女倆在家作伴。近正午,我勉强起来。就看到了餐桌上的面,女儿做的番茄鸡蛋面。她开心的看着我,期待着我的评价。味道很美,很赞!我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奶奶电话说是先热锅,在放油,后炒鸡蛋的。我是凉锅放的鸡蛋,炒糊了”女儿言语间略带歉意。我的吃相,用风卷残云、囫囵吞枣、秋风扫落叶...均不为过。面条很是和我胃口,因为是女儿第一次做饭,还是我喜欢吃的面。再者,4月10号,那天我生日。
现在,女儿也是很少吃面。江南出生的娃,不太喜面食。但她做起来已很是熟练:冷锅,热油,烹炒葱花。鸡蛋两颗,小火翻炒,嫩黄就装盘。再热油,番茄数半,爆炒,盐少许,看炒至西红柿掉皮时,再放入已炒好的鸡蛋。二次翻炒,充分融合,后添加冷水烧开,放入挂面。煮滚了两翻,熄火。添加佐料,搅匀后,起面盛碗。顺溜的不要不要的。
今年接到母亲的电话,已是过了晚上6点。我和几位朋友在羽球场,张君力邀一起吃长寿面。
按惯例,我们打完羽球,养生鸡煲是一定要走起的。久而久之,成了习惯。餐馆是一位福建热心肠老板,彼此初识由张君引荐。
张君,家苏北。是球友里面的翘楚,球技一流。与我共性颇多,都是喜面食之人。该店铺不大,十几平见方,容数十人同坐。我们过去仅剩靠内墙的位置。问老板要来了保鲜袋,啤酒瓶。张君沿着侧缝将保鲜袋撕开,铺开在桌面。从自带食品袋内将已经醒好的豆杂面取出,剥去瓶外纸包装,侍弄干净,当作擀面杖使用。我和黄兄,一人摁住一边铺在桌上的保鲜袋,以防被面团带起。张君卷起袖口,将面团紧握,又有搓又有揉,时而擀时而碾,起落利索、舒展,一如在球场上后场劈吊,任性之极。锅内的汤还未冒泡,张君已着手准备切面了。借来老板的水果刀,左手搁在擀好的面皮上,手指弯曲成直角,指头垂直于桌面。右手持刀,顺着手指背面,迅速起落,哒哒哒声骤起。切出的面条厚度宽度均相差无几。厨艺刀功超赞,我等即刻转粉了。面条被周兄一一用筷子串起,搭在准备下锅的蔬菜上面。此时此景,顿引周遭吃客侧目围观。都要求老板来一份,来一份。
这碗私人定制的长寿面,被朋友们定格在风花雪羽的球群里,成影成册,永为留念。
生日还是会继续,一如稀松平常的日子,因为爱的注入,方得以弥足珍贵。
2018年,我竟然还有点小小的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