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想到个问题,我会不会送我妈去养老院?我会不会自己老了去养老院?
送我妈,送我姥,我不会,但我自己老了,我还是挺愿意去的。
先说我自己吧!我觉得等我老了,要是我老伴还活着(毕竟科学研究表明,女性寿命普遍高于男性),就我们俩一起去,不给孩子带孩子,不参与孩子的生活,就连去养老院的钱,我们都自己准备好。没事儿和一群老头老太太打个麻将,跳个舞,没事比比谁的孩子更优秀,没事画个妆,逛个街,然后我要是没老花眼,就看书,老花了,就听听书。我觉得特酷。
但是,说到我妈和我姥,就说家人吧,我不会。
我们父母一辈的人,大多是70后,也有60后,好像那一辈的人,有文化的,还是挺少的,他们对这个世界科技化的快速发展,好像适应起来都有些困难,比如我妈,一个生意人,生意做的厉害,但一旦有关手机,电脑的东西就变得一窍不通,我还记得,为了教会姥姥这样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学会用微信,发朋友圈,我努力了多少多少次。
养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义的话题,无论是《孝经·圣至章》中的“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还是”还是歌德的“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大家都会在乎这个话题。从老人与子女同住屋檐下,到老人与子女同住在一个城市,到老人与子女不住在一个城市,好像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而在我看来,养老院是最远的距离。养老院的产生,是顺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新事物,我们一点点忙,一点点变得不能经常回家,而父母也变得一点一点不愿意麻烦我们,我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了。不仅是公里数上的变化,还有心里的距离。
如果你问那些送父母去养老院的人,也许他会告诉你,无奈。我太忙了,我没时间照顾我的父母,他们有个头疼感冒的,不愿意告诉我,我照顾不到,在养老院,有专业的人的看护,我不用担心了。有时间我去看看他,陪陪他,我觉得这是我能尽的孝道了。这也许是很多送父母去养老院的人的想法。其实没有错,时代快速的发展,我们这一辈人,两个人要养四个老人,一个甚至是两个孩子,压力确实很大,把父母送去养老院,我们金钱上是会有些压力,但是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就会少很多,甚至说我们家庭的矛盾都会很少。但其实,那种只能待在一个地方,等着盼着人来看的感觉,不亚于蹲监狱。
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6岁的时候,家里挺穷的,那时爸妈都特别忙,不能看管我,就把我送到了长托班,就是那种,你给钱,管孩子,从吃饭,睡觉,到学习都会管的地方,每天放学,我坐在一群人的教室里,特别盼着今天爸妈不忙,能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接我回家,可是就是一边盼着一边失望。冬天的时候,我站在铁门上,舌头放在铁门上,看着远处微微灯光的路口,等着爸妈来接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舌头不能放在铁门上。晚上9点,我坐在住宿的房子的走廊的小椅子上,听着屋子里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睡觉的声音,保姆说了一句“别等了,你妈不会来接你了”。可是当我妈出现在门口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的路上,所有的灯光都暗下来了,可我还是觉得阳光。事情过去10多年了,可是我提起来,还是会哭,因为我永远记得,我那几年的生活,盼望的生活。
我不会送我家人去养老院大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等这个字,写起来容易,做太难了。人生充满无奈,我们无奈的生活,无奈的活着。把父母送去养老院,也是因为无奈。但是我用我的亲生经历告诉你,别送,甚至说多陪。
姥爷去世一年多了,我两年没见到他了,除了梦里,我再也没见过他,我遗憾,遗憾没能好好陪陪他,遗憾没能多给他打个电话,所以我把这些遗憾弥补给活着的人。
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我们做不到每天去看他,甚至做不到每天打电话。为什么你能把孩子放在身边养,却不能把老小孩放在身边养?
东方的父母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麻烦子女。你不用养我老,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准备好我老了要用的钱,甚至把你年轻要用的钱都准备好。可是就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孝放在心上,把父母对我们做的,当成理所应当。也许有一天,我老了,我也会这么做,因为我也不想麻烦我的孩子,因为他们活得挺累的了。
但我真的很享受父母和我在一起的生活,尽管只有我妈,我下班了,回家总有口热乎饭,吃完饭,陪我妈跑个步,跳个舞,她跳我给她拍照,周六周日了,带我妈逛个街,美个容,逢年过节了,趁着她能走动,带她去各个城市,各个国家转一转,等有一天她行将就木了,我不会后悔,因为小的时候,尽管你没陪我长大,但是你老的时候,我陪你变老了,没什么遗憾了,我会哭,但是我也会微笑,因为我陪你走过了一段你的时光。
送也好,不送也罢,世间的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送去养老院是对的,不送去养老院也是对的,所以两条路,你都可以选,因为都是对的,只是看在你心里,哪个更对吧!但还是记得,没事儿陪陪他们,哪怕是吵个架。快去给他们打个电话吧。
2018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