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期过几天早睡早起的生活也挺悠然舒适的,晚上九点不到就睡了,早上不到七点自然醒,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各式各样的人,有晨练的、上班的、买菜的、站在路旁和熟人聊天的、领着孩子上学的,除了各种早餐店依然没有开门之外。我家小区外面还配备一座花园外加业主健身场所,应该是和市工会合建的(因为有市工会的logo小雕塑)。随着疫情的不断好转,早上的花园慢慢开始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除了大妈们的集体广场舞之外,乒乓球案、小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平时多供一些毽球爱好者的小广场已经有些人开始锻炼了。我平日里是个晚睡晚起者,眼前这些景象对我来说颇为新鲜,我也从来没有晨练过,不知道是种什么体验,但偶尔看看他们心情还是不错的。
溜达一圈,回家吃早餐了。说是早餐无非是咖啡+面包,自从去了美国之后,就很少吃豆浆油条、喝粥吃包子或者豆腐脑+葱油饼了。倒不在于味道,而是时间,发现咖啡+面包组合能省好多时间。然后听听收音机、看几页书。接着昨天的睡前朦胧中所写。我多半会同时看好多本书,这一时期穿插着金岳霖先生的《金岳霖回忆录》,薄薄的一本,在微信读书上看的。有一个读者的评论大概这么说的,让我印象深刻,在我读到金写到梁林二人时,她(看头像应该是位女读者)说,她看整本书就是为了这一章才看的。诚然,说起金岳霖,这位哲学大家,居然被后人最多谈论的依然是他与梁林的三人故事。我也没读过金先生的书,惭愧的很,只是一次逛书店时在角落里发现了他的《知识论》,厚度犹如《尤利西斯》,实在让人望而却步。我个人倒是不太关心他们仨的爱情故事,从前也不做妄猜。这次读了金先生的自述,让这个人在自己脑子里渐渐丰满起来实在是我的幸运,说不定以后再遇见他的《逻辑》、《论道》、《知识论》会捧起来坐下来好好读一读,至少能好好读几个章节。
(书的内容就不摘抄和重复描述了,有兴趣的话,大家自己去找吧。)
等写完这篇日更,下午计划着去另一个房子打扫打扫,趁着难得的好天气,希望能早点租出去,毕竟生活成本也是不小,尽管我不喜欢在这里体现诸多现实。说起房子,记得曾经和朋友闲聊天,我说我个人没什么雄心抱负,只有两个职业让我羡慕。一个是看车大爷或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如果是夜班并且供暖十足就更好了。第二个就是职业房东,手里N套房,每日收租过活。如果说话不用算计后果或怕他人听起来不高兴的话,实际上我特别中意虚度的一生,所谓虚度的一生在今天无非是赚钱少、没有事业心、不顾家庭等等,这些方面在我看来都不可怕。许倬云在《十三邀》中的一个意思深得我心,现在人都努力地购买各种物质,导致失去了“归宿”。我相信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我一直努力把自己的物欲降至最低,吃饱穿暖即可不追求任何外物也就不会被各种物质的更新牵着走,同时就有精力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写东西、寻找许先生口中的归宿。倘若是这样的话,其他地方我不太了解,在我们这样的二线城市里,实际上就个体来说钱是相对可以赚够的。
一抬眼,看看表,十一点了,再看看书,准备吃个中饭,下午准备好工具要去劳动了。这美好的一天基本就这么过了。疫情曙光已到,希望早日结束,也好全面开工赚钱了。生活该努力的也要努力,别玩命就行,干啥总得有个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