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是否让你消化不良?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当妈的生怕孩子吃不饱,填鸭式的喂食,本来孩子吃饱了,还在不停的往嘴里塞。直到一次孩子吃饭过后开始发烧,而且这次脸蛋通红,带去医院给医生瞧才知道是饭吃的太多,孩子积食了。

    吃得太多引起积食,会让消化系统被摧垮。而如果信息量超大的今天,如果信息接受过剩,也会冲击我们的大脑处理系统,而大脑本身就不喜欢无规律的事务,一旦加压到一定程度,大脑就开始死机而逃避当前过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大脑有很强的记忆系统,那是相对于长期记忆而言,如果一天当中碎片的事情太多,很难挤入到"长期记忆"中,大脑的缓存区又很小,容量也有限,很难放得下生活中的各种碎片。

    大脑无时无刻被出现的各种想法、念头、方案、想到的事所充斥着。老板的电话、同事的短信、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各种的角色,家长、父母、儿女,工作中的领导、下属。扮演的角色中,每个角色都有事情,大事、小事、琐碎的事。

    光凭记忆有限的脑区域去记忆,很难都记得住,而在日常当中就容易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出个门不是手机忘带了,就是手表忘拿了,银行卡没装,身份证落下了。

    这时候有必要列一份物品清单,比如计划好中午吃什么,拿着清单到超市购物,就容易把食材带回家;还有出门旅游,也有必要列一张清单,按照清单准备,就不容易在出门时忘记带东西。



    "大脑是CPU,不是硬盘"。大脑擅长思考,不擅长记忆,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事情,然后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怕把这件事忘记了,于是,停止手头工作而转为去做想起来的那件事,这样就很影响手头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说不去做吧,就很容易将刚刚想起来的事情忘记,因为大脑会把你不当回事的信息,从头脑中抹去,当你把眼前的事忙完,就记不起刚刚的事了。

    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这转瞬即逝的事情记录下来呢?

    "碎片清单"--大脑的缓冲池

    用碎片清单的方法,让大脑放下刚刚出现的事情,而把眼下的事情做好。

    在碎片清单中可以是:信息,你发现有价格的信息;事情,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及别人交代你的事情;想法,突然出现的灵感,能改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么多的事情,在记录上也要简单,使用最随身、最方便、最顺手的工具,可以是手机备忘录、各种手机软件,无需多思考,记录原始信息内容即可。

    而收集的目的是防止遗忘,减少大脑的负担,方便日后处理清单项内容,思考这件事怎么去做。

    有时候我们记录的事情只是一时的想法,是当下的事情,而落户到清单中往往还会发现与我们要做的事情不相符,这类突发奇想的事情在清单中删掉即可。

    对于清单中事情,也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事后罗列,有的是明天就可以完成的,有的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的。

    碎片化信息的储存就是帮你大脑减负,找到一片缓存区,养成有想法、有事情出现时,第一时间放入缓存区,这是个碎片化处理系统,能帮你减少生活焦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