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高一的小美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呆在家里一周了,班里的其他同学感觉诧异。
大家都认为,她不应该有这种念头。因为她平时听课认真,书写美观,成绩优异,况且家庭贫困正需要靠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星期天的上午我去家访,希望能把他劝回校园。
红砖盖的瓦房依次铺开,呈现出农村居住的简朴。周围有不少类似的院落,她的家并不像想象中的院墙低矮、家徒四壁。
小美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性格平和,善良懂事。这几天待在家里,爷爷奶奶急得团团转,天天在焦虑中度过而束手无策。
小美奶奶热情洋溢地对我说孩子的事情,边说边流泪,我感同身受。他们家里,爷爷奶奶年岁已高,母亲身体羸弱,弟弟读初中,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
他们期待孩子刻苦学习,将来走出农村。父亲也很无奈,希望女儿早点返校。
通过交谈,发现小美同学还有上学的愿望。她没有细说为什么厌学,我对她进行了鼓励和劝勉,临走时她明确次日返校的计划。我内心激动万分,今天不虚此行。
走出家门,顺便问了小美爸爸星期天让孩子帮忙干农活吗?他说,担心劳动会耽误孩子学习,从来没让两个孩子干过活。
我实在想不通,一个农村家庭怎么避免了孩子劳动呢!
一方面理解身为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孩子吃好、穿好、学习好。认为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不劳动就会一门心思的学习。
另一方面对小美爸爸的吃苦耐劳钦佩不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干完地里的活还要就近打工。宁肯自己多劳累一些,也不愿意孩子搭把手。这是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淳朴教育。
无独有偶,班里的小寒同学希望和小美一样在食堂勤工俭学。当我和食堂负责人协商好,告诉小寒家长孩子乐意去食堂利用用餐时间劳动时,小寒妈妈表现出对孩子的担忧。
她说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尽管告诉她只是利用用餐时间,但仍是坚决反对。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对孩子的关爱都是无私的。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不劳动一定能收获优异成绩吗?通过私下调查发现,班里有类似观念的家长还有很多。
其实,学习余暇的劳动是对孩子辛苦学习的调节。家长们没有意识到,长时间从事学习从产生疲倦和心理懈怠,需要多方面的锻炼来丰富课余时间。
正像成年人,完成一个任务需要放松和休息。有的抽支烟,有的刷朋友圈,有的K歌,有的追剧或者打游戏。
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呢?孩子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一个学生。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思想,毕业后离开了校园,进入生活中就是小白一个。
是我们成年人不科学的育人理念,给孩子造成生活学习上的困惑和偏见。
不让孩子劳动,还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把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是应该的!
于是孩子不会关心父母,把自己禁锢在接受者角色里。不懂得感恩,而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
造成自强、担当、责任、爱心、付出等核心理念的缺失,即使成绩一流,而缺少一个一流的大脑,着实让人担忧。
难怪江苏省语文教研员张克中老师讲,我们正在为我们的教育自食其果!一个孩子出现问题不是问题,而今众多孩子出现问题而意识不到问题,是个危险的问题。
今天的标题,不是危言耸听。很多孩子出现了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其实都是心理亚健康的问题。
劳动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之外的收获,更多了理解家长的辛苦,学会感恩,学会靠学习过上幸福生活,或许能实现阶层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