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笔记目录链接
上篇
第1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本章要点:
- 信息系统。概念、功能、类型、发展。
- 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的复杂性及原则,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与开发方法。
1.1 信息系统
1.1.1 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
信息系统,IS,Information System
现代的信息系统总是指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以网络为信息传输手段的信息系统。
4个发展阶段:
1.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计算工资、统计账目等应用。
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2. 事务处理阶段
局部业务管理(财会、销售、物资、生产管理),形成事务处理系统。
事务处理系统,TPS,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
3.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且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4.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企业信息系统的目标为:借助于自动化和互联网技术,综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于一体,以求达到企业与系统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的统一,使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在企业管理和服务中能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四阶段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取代关系。
1.1.2 信息系统的类型
1. 以数据环境分类
世界信息系统大师詹姆斯·马丁在著作《信息工程》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学》中将信息系统的数据环境分为4种类型。
第一类数据环境:数据文件
分散的文件。第二类数据环境:应用数据库
为分散的应用而设计的分散的数据库。第三类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
各种业务通过共享的数据库联系起来。第四类数据环境:信息检索系统(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更大的灵活性和动态可变性。
战略数据规划的目标:分析、组织、建立企业稳定的数据结构,规划各种主题数据的实施步骤和分布策略,为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以应用层次分类
一个公司的管理活动可以分成四级: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
战略级
使用者:企业最高管理层。战术级
使用者:企业中层及其管理的部门。操作级
使用者: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如:保险企业保单处理部门。事务级
使用者:企业管理业务人员。如:会计。
1.2 信息系统建设
1.2.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 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
-
信息系统规划阶段
过程一:概念的产生过程。
过程二:需求分析过程。 -
信息系统开发阶段
最重要和关键的阶段。分为5个阶段。
-
总体规划阶段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它的基础是需求分析。
作用:
- 指明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 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
- 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 通过规划过程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
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应当包括:
- 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
- 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 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
- 信息系统的实施计划
- 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等
-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
以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为基础,规划即将建设的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它是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流程的交汇点。
系统分析的内容主要应包括:
- 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
- 业务流程分析
- 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
- 系统初步方案
-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 系统架构设计
- 数据库设计
- 处理流程设计
- 功能模块设计
- 安全控制方案设计
- 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
- 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
系统实施阶段
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
系统验收阶段
-
-
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维护的4种类型:
- 排错性维护
- 适应性维护
- 完善性维护
- 预防性维护
-
信息系统更新阶段
也称信息系统消亡阶段。
1.2.2 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1. 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
首席信息官,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在大多数企业里,CIO 是公司最高管理层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2. 用户参与开发原则
“用户”有确定的范围
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用户应当参与全过程的开发
用户应当深度参与系统开发
3. 自顶向下规划原则
自顶向下规划的目标是达到信息的一致性。这种规划绝不能取代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各子系统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
4. 工程化原则
工程化 ,就是指有一整套成熟的、规范的工程方法、技术、标准、程序和规范,使得开发工作摆脱随意性和多变性,其目标是信息系统的开发走上智能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道路。
20世纪70年代的“软件危机”(无法保证软件能够正确地运行,可靠性差)。
5. 其他原则
例如:
- 创新性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
- 经济性原则
1.2.3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1.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由 IBM 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并使用。UC 矩阵,U(Use),C(Creat)。BSP 方法中用来表达过程和数据两者的关系。可划分出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检查数据和业务功能的匹配情况。
2.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在 BSP 基础上发展起来。
詹姆斯·马丁在《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学》中提出。
一个企业要建设信息系统,其首要任务应该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一个好的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应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有非常明显的异质性和专有性。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要点:
- 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 四种数据环境
- 建设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
- 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软件开发
3. 信息工程方法
在 BSP 以及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4. 关键成功因素法
通过对 CSF 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关键成功因素,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由 John Rockart 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
5. 战略集合转化法
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集(由信息系统的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规划组成)。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由 William R. King 于1978年提出。
6. CSF、SST、BSP 之间的关系
- CSF:抓住主要矛盾,利于确定管理目标。
- SST:保证目标全面,疏漏较少。
- BSP:识别企业过程是 BSP 方法的中心。
实践中往往把三种方法结合使用,统称 CSB 方法。通过 CSF 确定企业目标,用 SST 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其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用 BSP 校核两个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结构。
CSB 补充了单个方法的不足,但也因过于复杂而缺乏了灵活性。
1.2.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结构化方法
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
主要特点:
- 开发目标清晰化
- 工作阶段程式化
- 开发文档规范化
- 设计方法结构化
2. 快速原型法
敏捷开发方法?
快速原型法开发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 、系统检测等阶段。
3.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采用构造模型的观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共同的目标是建造一个问题域的模型。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初始元素是对象,然后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归纳成类,组织类之间的等级关系,构造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