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应队友的盛情“邀请”,开了小红薯。想着刚好用这个机会教一教她怎么写东西,算是实现之前的诺言。
队友总是羡慕我写东西好快,质量也稳定,但是她自己写起东西却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费时费力最后输出的结果还不满意。
但其实让我自己写,我ok,让我教别人写,我也抓瞎了。就像《火影》里的鸣人,螺旋丸自己可以随便搓,教给木叶丸?不行。
好在老话说的万事开头难,其实也是说开了头就不难了。这件事也是这样,开了个头就有想法了。红薯上写得还是会更碎片化一点,索性先把已有的线索在这里整理出来。
写东西嘛,好歹也是个艺术,没有标准答案。同样用艺术创作来比喻,就像绘画和摄像,要结果出彩,前期后期中期缺一不可。要想后期省事儿,就得前期下苦功。
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前期的一些小Tips。
自动书写方法
下笔时感觉千头万绪,就像我们拍照总是拍出游客照一样,没有重点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抓手。
要让画面聚焦和干净,确实需要长久的训练,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和潜意识。但好消息是,写作其实有更好的办法。
因为说到底,写作还是二维的东西。不论你拿起的是笔还是键盘,都是把你脑海中的话语转化成文字。无从下手,无非就是一个信息转化的效率过低的问题。
上个世纪的先锋派剧作家们受到心理学(或者说精神病研究)的启发,在意识流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自动书写方法。
诚实地讲,这种方法其实不是被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因为许多认知失调的人就会出现这种“症状”。
他们笔下的文字完全不加以修饰,脑海里是什么就写什么,哪怕是污言秽语或者神秘符号,不论有没有逻辑或者连贯与否,思绪流淌到何处,笔端就一起跟随。狂乱恣肆,但自由无拘。
当然了,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确实很先锋,但产出的效果嘛。你看我们都没人听说过有知名作品传世就知道了XD
但作为初学者的写作练习,我觉得是很适当的。
一是可以帮你跨出第一步,习惯动笔甚至乐于动笔。就像和你的好友吐槽甚至犹有过之的放松,不用在意最终呈现的效果,先写吧!
慢慢地你就会习惯写作这件事情,同时习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叙述节奏,你会真正开始掌握“自己”这件写作的第一工具。也是所有创作的第一工具。
二是可以让你发现,最终效果和你的期望之间的落差到底在哪里,用最粗糙、直接、极端的方式。看到了,往往才能知道方向怎么走。是素材组织太差?是结构太散乱、没有主要线索?还是语言太“小白”、没有文采、缺乏积累?
就像让你脱下衣服照照镜子,再看看你墙上挂着的“理想身材”,然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可能需要的不是减肥,而是姿态矫正。”
极限压力测试
很多人一写作文就很慌,会焦虑,会觉得需要好久,怕麻烦。
尤其是学生时代,遇到考场作文和命题作文,完了,想到都要PTSD。时间有限、范围锁死、任务量大,考完都能丢掉半条命。
我在小学五年级之前也是这样的,后来就不怕了。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我当年受到过的一次特别的“写作训练”,原理很简单,其实就是“极限压力测试”。
记得是一天放学,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年轻的“革新派”,在最后一节那堂体育老师又双叒不幸生病了的活动课上,交给了一脸懵逼的我们两个任务:
1.先用8分钟,写300字命题作文
2.再用20分钟,写800字非命题作文
写完的角上讲台可以下课,没写完的罚抄书(类似吧,确实不太记得了)。结果是,没有人不能完成。也就是说极限条件下,写作文就是可以那么快,这还是用手写的。不论效果的情况下,即使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达到10分钟五百字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困难。
然后我就有底气了。之后的每一次语文考试,我写完其他题目至少都能剩下1小时,看看作文题,再难我也有至少半小时时间来构思。怕什么?
我就先发呆个够,慢慢想。因为我知道来得及,而且考场作文嘛,套路那么多,写出及格作品没有问题,着急上火还不如慢慢想想怎么写得更出彩。
你也可以试试,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命题的话10分钟能写多少?非命题呢?
结合上面的训练方法,你就会惊讶地发现:WOW,原理我可以写得这么快!原来,写得快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写得快做到了,那怎么写得好呢?
自产源头活水
创作嘛,除了练习,就是积累。
而对于初学者(包括希望进阶的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积累其实不是素材和语料,而是去找“自己”。去积累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些很独特的想法和表达,做自己的源头活水。
为什么?
其实小时候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一开始学语文要学仿写?在我看来这真是太蠢了,模仿别人的表达方式很难么?再说,就算对方是名人巨匠,仿写得好又有什么意义?岂不闻“学我者昌,似我者亡?”(而且这句也是老师们教我们的)
现在回看就不难明白,仿写得多了,你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习惯和风格。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用词其实是你独有的小癖好,别人眼中不可思议的“奇妙比喻”恰恰是你的内心展演,意义相近的典故或俚语你总是更爱自己先读过的那个。
这些都是“你”,是你自己的行为签名,是从浩如烟海的创作者和作品中,真正让你独特的部分。
我们总说“文采”“出彩”,结果发现最后往往变成《世界第一模板运用大赛》,或者《语言Cosplay爱好者大会》。
这不是写作,也不是真正的文采,只是一群在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机械生产中,逐渐麻木了的心灵。
要保持心灵的敏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运用它。****而最好的运用心灵的方法,就是找到它自己的道路。
做自己的活水,那么你写出来的,至少永远会是你自己的满分作品。
写得又快又好?最紧要还是自己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