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富源县文庙人文行走是在第一次富源县胜境关探究关隘文化和第二次家乡报恩寺探究滇东北佛教文化的基础上的又一次人文行走实践,相比较前两次在人数上有所增加,我在准备上也较为充分,效果也相对好一些。
行走前的功课准备
主题一:尹珍故里考证
情景与文物:富源县文庙旁“尹珍故里”坊。
探究问题:
云南富源县认为富源是尹珍故里,但相隔几百里的贵州正安县也说尹珍的故里在正安县,那么尹珍故里到底在那儿呢?
探究任务分工:
第一小组:查阅尹珍何许人也?
第二小组:查阅东汉时期行政区划图
参阅资料一:尹珍生于公元 79 年(章帝建初四年),出生豪门,少纨绔习气,自幼聪颖好学。和帝永元十一年(公元99 年),尹珍 20 岁时,学业已有相当的基础,自以居于荒裔,知礼义,心怀高远,涉途千里至汝南(今河南),奔赴京师洛阳求学,并拜著名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成为经师大儒。公元 107 年,尹珍北学中原学成归来,在毋敛坝"手建草堂三楹",设馆收徒教学。足迹遍及夜郎、毋敛、珍州、南平军、鄨等县,于是南域始有学焉。为南中早期教育事业的创办者之一,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对西南地区的文化影响,沽溉深远,"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 。
参阅资料二:尹珍是东汉桓帝年间,古滇出入湘荆最便捷干道上的平夷县四大豪门(龙、傅、尹、董)中的尹氏后裔。
结论:
尹珍属汉代的牂牁郡人,而旧时的平夷县(现在的富源县)、贵州的正安县都属于牂牁郡。
主题二:文庙的建制
情景与文物:
富源县文庙正门“太和元气”坊、泮池、大成门、大成殿、魁星阁
文庙正门“太和元气”门坊
大成门
大成殿
泮池及状元桥
探究问题:
文庙的正门“太和元气”坊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
探究任务分工:
第一小组:文庙的基本建制;富源县文庙与国子监、山东曲阜孔庙的比较
第二小组:平彝县(今富源县)武探花冯元;“万仞宫墙”出自哪里?
参阅资料一:
《论语·子张第十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参阅资料二:
按文庙建制规定,文庙照壁在文庙正门位置,最初建成时与文庙围墙相连,要等当地出了探花以上的人物或皇帝御驾亲临时,才可以打开照壁建门坊。
结论:
富源县文庙的照壁就是平彝县(今富源县)乾隆六十年武科探花冯元与当时知县王子音打开的,在照壁位置上建起了太和元气门坊,从此平彝县的学子们来县里求学就“摸得着庙门了”。
拓展主题:
富源文庙的历史演变
作业要求:
1、查找资料,弄清楚:庠、校、序、学宫、癖雍是指什么?(低段学生)
2、富源县文庙是当时平夷卫的卫学,除了官学外,当时的官民合办或民办的书院有哪些,后来的变迁如何?(高段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