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工作中,会遇到两类工作,一类是「动脑子的工作」,另一类是「不动脑子的工作」。
比如一条短视频的生产,需要写「脚本、拍摄、剪辑、发布、复盘」这五个步骤。在这里面,「脚本、复盘」是一个动脑子的脑力活,「拍摄、剪辑、发布」是一个不动脑子的体力活。
脚本,就是「思想内容」;复盘,就是「经验体感」。思想内容和经验体感,是「虚拟的」,必须借助拍摄、剪辑、发布,把虚拟的内容「实体化」,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影响力」。
从这个角度看,你就能看到,「虚」是「灵魂」,「实」是「躯体」。虚如果离开了实,在当前的世界环境中,是空谈;如果实离开了虚,那就是没有灵魂的蛮干。合理地「虚实结合」,一个人在现世的影响力,才会发挥出来。
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家公司的CEO,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所以给自己打工,无论是动脑子的工作,还是不动脑子的工作,你都得会干。
实话说,在做短视频的过程中,我最不喜欢干的活,就是剪辑。里面的特效、字幕等提供的「音画刺激」,本质上就是通过强刺激的吸引,在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拉完播率用的。对我的个人能力提升,没有丝毫帮助。
这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我能把这些不重要的工作外包就好了。你看,这就是老板最真实的想法,把重复执行类的工作招聘员工来完成,把「实」交出去,而自己则把「虚」这个灵魂牢牢抓住,持续不断地内修,把握方向。
如果把这层逻辑类比到职场上,你就会发现求职市场上绝大多数岗位,都是偏向执行类的体力活。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就能把耗时间的工作交给员工。
员工的时间被消耗了,劳动成果被一次性买断,换取了稳定的工资。老板用员工重复劳动所产生的价值,通过销售源源不断地多次售卖,来换取更多的钱。公司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商业模式这些偏「虚」的东西,就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虚与实,到底哪个重要?实话说,都重要。有了「虚」,「实」才有了努力的方向,不至于「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有了「实」这个现实反馈,「虚」才能更好地结合现状,做出合理地判断选择。
虚与实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好高骛远的人,接地气是最好的选择。一味蛮干的人,需要停下脚步,多给自己的大脑充充电。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极少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虚」上下功夫。所以,做人要「务虚」,做事要「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