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半年的销售终于是因为业绩太差,最终转成了技术。
说是技术,其实技术含量很低,多是辛苦地出差。
需要跑各种工地,不分寒暑。
简单来说,就是冬天冻死,夏天晒死。
不过,尽管环境恶劣,但至少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干活,只是指导和监督,而那些工人,却是实打实地遭罪。
看到他们在劳作,我总能想到父母也是这样苦过来的,所以我总是愿意多付出一点,不为公司,只为安心。
和他们相处在一起,能感受到他们的单纯和狡黠。
单纯的是,他们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多休息了一会,或者,午餐盒里,多了块大肥肉。
而狡黠则是,他们总能变着花样地偷懒,在预定工期来临前, 能拖则拖。
而这时候,老板是不清楚具体情况的,老板只能看到结果,而看不到过程,所以,工头出现了。
工头总是乐呵呵地摆着一张笑脸,仿佛求着工人干似的,但在笑脸过后,又总能看似不经意在工程上挑出一些问题,又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专业和威严,而在休息吃饭的时间,又变成了那个敞亮、阔气的兄弟。
而工头在老板面前,也是乐呵呵地笑,但这种笑,总是透着一股傻劲,像是干笑,但他的笑容又是那么灿烂,笑声又是那么爽朗,而且恰到好处。
工头很会拍马屁。
后来我才知道,拍马屁原来最关键的不是用词,而是语气和场合。
语气都是明贬暗褒,自然而然,让老板一听觉得没什么,但稍微一琢磨,就能品出味来,而不是那种,什么都说,是是是,好好好的应声虫,让人感觉没有诚意,徒生厌倦。
而场合,基本上是,人越多的地方,越要突出老板,无论老板在做什么,说话或者路过,老板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聚光灯,就是舞台。
工头,并不是谁都能做的,也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首先就是需要极好的拍好马屁的能力,这是大前提。
而且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这种专业能力,不是简单地挑毛病的能力,而是要那种,亮出来就让工人心服口服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还要有,必不可少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简单来说是就是威信,你得要有威严,还要有工人绝对的信任。
从旁观者的角度,就好像看戏一样看着他们的生活、语言,有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