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拼养?
在2015年底,我们从网络上接触到“拼养”这个词。拼养是近几年国际上流行起来的一种年轻一代父母新的育儿方式。常常被理解为几个共同道合的家庭组成拼养团体,参加者即以一种互助方式养育孩子,它的核心是让父母们从繁重的养育工作中暂时获得解放,即参加活动的几个家庭组成小组,周末由一对父母轮流照顾小组中的孩子。
看到这个概念时,我们是欣喜的,因为好像与我们当初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经过多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国外的拼养模式。然而,最打动我们的是,一个台湾拼养的案例。放学后,一位台湾爸爸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上课,“课程”是跨学科的,有科学话题,亦有哲学思考。
二、我们为什么要做“拼养”?
第一,因为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体验。作为父母的我们,本身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而我们的孩子又成为第二代独生子女。当然,现在二胎放开,可能会环节这个矛盾,不过找一个同年龄层的同伴依然很重要。拼养能够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多了几个童年的玩伴,甚至是闺蜜、兄弟,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第二,我和妮妈的职业都是教师,我们更多地了解应试教育的缺陷以及学校给予无法弥补的缺失。我们不希望孩子的童年只是在学校、家里转换学习场所,只做知识性的学习。童年只有一次,我们更希望孩子课后能去亲近艺术文化活动,接触大自然,培养对生活、对人的热情,激发孩子们思维力、游戏力与创造力。
第三,我们常常会在网络上看到有许多公众号在推送一些国外很有意义的课程。但那些都仅限于文字表述。大家可能都曾心动、喜欢,但却苦于无法实施。于是,我和妮妈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我们自己把这一切变成可能,变成课程呢?能不能由我们自己给当时刚上一年级的两个小姑娘组织一些类似国外常有的项目制的活动,以弥补现行学校教育的不足?但是,要开展这样的项目活动,光有两个孩子是不够的,很难形成持续的良好互动,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无法有效展开。所以,我们把想法与身边几个好友分享,大家一拍即合,准备共同“拼养”孩子。
2016年,我们利用寒暑假共开展了四期的拼养活动,每次持续7天。在2016年下半年,我们尝试开展了利用周末的日常拼养活动。
第四,孩子们的喜爱、发自内心的喜爱是鼓励我们一直走下去的最大动力。如果说,第一期活动是我和妮妈“引诱”孩子们的话,那么,之后的几期都是孩子们盼望着、催促着完成的。孩子们总是问:“朵妈,下一次拼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孩子们的眼里,“拼养”是有挑战任务的,是玩思维推理的,是有各种有趣活动的,是学习了有用知识的……在一次活动后的调查中,我们曾让孩子们就每一个环节从喜欢到不喜欢进行排序。好几个孩子都陷入“纠结”之中,原因竟是喜欢的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