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爱心与童心

有位年轻老师,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碰撞后,开始诘问:做老师的意义是什么?我告诉她:去看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你要的答案就藏在这一个个看似没有意义确真实、朴素、打动人心的故事里。

李镇西老师普通的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老师,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爱学生。他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应该相依为命。李老师与他的84级(1)班、90级(1)班、95级(1)班他带过的每个班,李老师与宁玮、周慧、万同……他所教过的每一个孩子就是相依为命。

他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用真挚的爱感染学生的情感。在孩子面前他是老李是朋友。是兄长,是长辈。

李老师说,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并不很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就发火,甚至对学生态度粗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教育技巧或者说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有过不少至今想起来都令我脸红的事物,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说,我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的这段话,让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模样。

虽然我知道自己爱孩子,但是我却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就像李老师所说,我有时候也会急躁,也会很抑制不住的对孩子生气。特别是在刚毕业的几年里,不到18岁的我面对着一群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孩子,出现过许多,我至今想起来都脸红的教育场景。很多时候想起来都觉得惭愧,常常觉得也许如果他们遇到了老师不是,我可能会拥有更好的人生。现在可以释怀了,这可能是就是我独特的优势,这可能就是我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可能就是我性格里面本身所带有的“孩子气”,正因为我拥有的这个孩子气,所以我也毫不惭愧的说,我爱着我的每一届学生,爱着我的每一位学生。也许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原谅了我曾经对他们的暴怒。

愿每个老师都能在每天的教育故事里找到自己的意义所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