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突然醒来,想起儿子白天冰球比赛时发生的事,胸口觉得特别堵,感受到自己有愤怒、讨厌、懊悔、着急、心疼。
事情的经过是:球队里一个孩子因为对方打进了球,很生气,在整个一天的七场比赛中动手打了我儿子两次,骂了四次。孩子受了欺负,我生气,我生气是因为我爱我儿子,做为一个非常爱他的妈妈,我想保护他,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被同伴友好的对待,这是我的一个期待,期待同伴友好的对待我的孩子,这只是我的一个美好期待,而真相是外面的世界就是一个丛林的世界,没有人会实现我的期待,无论那个期待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期待。面对我的想法和感受,我问我自己我能做点什么?我能做的就是接纳我可以有这样一种不舒服的感受,我有多爱我儿子我就有多不舒服,在感受的层面我接纳我是可以有这种生气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感受是需要的信使,通过这种感受我看到我有一个“友好”的需要,我看见我自己是一个对人友好的人,我在用我对待他人的方式期待着他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和我的孩子,我的愤怒就是源自于这种不合理的期待,期待别人做出符合我们期待的行为就是一种痴心妄想。别人没有义务和责任满足我的期待,但我可以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这个需要做点什么?那我能做点什么呢?于是我征求孩子的意见,“妈妈能为你做点什么?你希望我和教练去沟通这件事吗?”孩子希望我和教练说一下这件事,这就是我能做的。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同理孩子的感受,孩子被打、骂,孩子一定有不好的感受,妈妈需要看见他的感受,让他感受到妈妈的爱,给他勇气和力量。
还有一点就是我要尊重这就是孩子的人生经历,在这个丛林社会中他就是要经历被同伴暴力的对待,经历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在挫折中不断的成长,壮大。做为父母是不可能为孩子打造出一个无菌成长环境,换句话,即使能,那么那个在无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好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摧残,如何能成为一颗参天大树?
父母总想孩子一帆风顺,我觉察“一帆风顺”的背后是我们怕麻烦,我们对生活中出现问题这个事是怀有恐惧的,特别怕孩子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始终不敢放手。我们害怕麻烦,不敢去承担,所以不接纳孩子犯错,也不希望孩子犯错。原本的概念中错和对本来就是两个对立面,是我们的大脑还有社会的准则赋予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个人认为也许用“合适”和“不合适”,或者“恰当”和“不恰当”更契合。错中有对,对中有错,对和错不是对立的。就比如今天那个小朋友打骂我儿子这件事,打、骂这个行为是“错”的,但这个行为的背后“对”的是这个孩子对成功的渴望,希望他们队能赢得比赛。对中有错,错中有对,正如光影随行。
写到这里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的舒畅,刚开始写的时候那种堵的感受已经荡然无存。换个视角看问题,看见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看见的是更多的美好!愿我们每一个人心存一份美好,活出真正的自我,让自己活得舒服、自在、不拧巴,让他人也活得舒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