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张景娟老师的一封辞职信,“教学十九年,我终于辞职了!”被刷屏了,一信激起千层浪,该文迅速爆红。
看完此封辞职信中职称评定内容,我潸然泪下,她那么真切的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也和她一样,从教19年,学校里的骨干力量,连年担任毕业班工作,县级骨干教师,县级首届课改名师,市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喜欢,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可是,我却依然行走在职称评定的路上血雨腥风,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承受着内心的煎熬。
宝宝心里苦呀!
也许有某些领导大言不惭地说:“不想干,你可以走呀,教师就这样!”
我只能说,多么无耻的言论呀!19年教龄,就意味着你处在一个最尴尬的年龄――人到中年。就意味着你的青春、你的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教育。这个时候,你往哪走?!
人到中年,上有老,垂垂老矣;下有小,急需用钱;而自己身体正在被掏空,精力每况愈下,拨通了电话,突然忘记了对面是谁,你就这样老了,甚至来不及问一声,时间都去哪了?上,上不去,下,又下不来,处在这样一个尴尬地境地,你又能怎么样呢?
职称评定,像是长在教师心里的一根刺,拔不掉,去不了,时常被刺得伤痕累累,血流如注。
但是,只要你不脱离教师队伍,只要你还待在这一亩三分地,你就必须牢牢地背着“职称评定”这座大山,让你不堪重负,让你痛不欲生!
评不上职称到底会有什么后果?活生生的事例摆在那里:有时会死人,有时会出走。
9月13日早晨6时许,河南洛阳第十七中学52岁的初三班主任、数学教师王宏召跳楼自杀了。自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评不上副高职称,导致收入上不去。
王老师是名牌大学毕业,一直是骨干教师,52岁还在做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30年了,可连个副高都没弄到。他抑郁到无以复加,终于以死抗争。
10月8日,河南内乡县内乡五小的优秀教师张景娟辞职了。教书19年,仍然是二级职称,工资只有2600元,而且职称晋升茫茫无望,不辞职才怪呢。
职称引发的悲剧,过去有,现在有,如果不改革一定还会有!
目前的职称晋升采用的是名额标准,这很不合理,实实在在地扼杀了很多教师的希望和动力。只要学校没有名额,哪怕你比孙猴子还能打能飞,也无济于事。
并且职称评定门槛很高,比如副高的条件杂七杂八,班主任、论文、课题、培训、支教,有些地方还加上扶贫、捐款、家访、差生转化、辅导年轻教师、教案、师生评价,等等等等,要完全符合,那可不是一般的难。怎么办?一条条、一项项不把你扒了八层皮,绝不罢休。
就算是条件完全符合,杂七杂八的材料整理到一起,也得把你累得半死不活。有人说,晋一回级,就相当于死了一回。此话不虚!
就一个岗位转评,就让我没日没夜忙了两个月。弄得我身心疲惫,五脏俱损,想死的心都有。
职称晋升如何才能实现激励教师搞好工作的初衷?那只能恢复过去的评价标准。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都能顺利评上职称,都能如愿加到工资。
如果继续施行名额标准,不仅会导致学校火药味越来越浓,教师间非正常消耗越来越多,而且会打击更多教师的积极性,让更多教师心灰意冷。
王开东老师说:“一提到评职称,老师们就是群情激奋,每个人都是一部灾难史。有关部门太损了,让你僧多粥少,或者僧多粥无,过几年扔一块骨头,让大家去争、去抢、去斗,去撕破脸皮,去丢人现眼,去歇息底里,去跳楼……操盘手们还要坐山观狗斗,撩拨得不亦乐乎,还要心底里骂一声,现在老师的素质真差!到底谁的素质更差?”
职称评定,就这样消耗着老师,剥夺着老师,让老师们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再加上一道精神的枷锁,死死地捆住教师,让你生不如死!
这种痛,何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