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本周一我们开了疫情复工后第一次全员大会,创始人在会上介绍了疫情对我们的影响,重点说明了不确定是未来的世界的常态,以及我们如何应对,进而提高我们的确定性。
我一直认为公司和个人的发展有很多相通和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组织面对不确定性的应对措施,比如聚焦,优化管理以及降本增效,对个人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也是有启发性的。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VUCA时代,你需要一件称手的武器我们分享了一个重要的工具——清单。针对这个话题,分享最近读到的一本书《好好思考》,这本书重点介绍了面对快速变化的复杂的,如何更有效构建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作者是成甲,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也是一个非常专注于“学思行”的人,他之前写过一本书叫《好好学习》,这是他的第2本书,书中很多观点对我很有启发性,分享与你。
这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多元思维模型重要且有效?
如何建立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多元思维模型的知识体系?
如何利用这个体系解决复杂的问题?
1 为什么多元思维模型重要?
我们简短回答第一个问题,重点介绍后面两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掌握多元思维模型?我理解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多元",多元可以理解为多个角度,因为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很复杂,只用一个角度去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以及掌握更多的解决方法,需要建立等多的视角;其次,这里提到的模型,主要是指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因为是基于原理的,所以通常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多元思维模型,最出名的来源是——查理.芒格,巴菲特的长期搭档,成甲而是受其影响,转变了对高效学习的认知。以前他认为,学习就是掌握更多知识和经验,而现在认为是为了更好寻找做决策的依据,以便在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2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时所使用的思维模板,可以认为是思考的“套路”,在查理芒格看来,所有能够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称之为思维模型。
那什么是"多元"?就是模型要是多个不同维度,芒格推荐要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因为它们是人类最顶尖的智慧所发现事物普遍规律。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不是单一的视角。
2.1 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4个层次
作者以自己砍价的为例,总结了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的4个层次: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
经验技巧,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零散经验,在解决问题时,给我们以启发,比如"从脚脖子砍价"。作者提到自己2000年在北京买衣服的一次经历,他看中一个衣服,老板报价400,成甲尝试问了一下“200行不行?”,老板说“好,成交”,他直接吓跑了,后来他的朋友说,这种地方砍价要从脚踝开始,别人报价400,要先砍到40,后来在朋友的陪伴下,以90元成交了,这就是典型的经验技巧。
但上面这个砍价方法不具有通用性,比如你去买车,别人标价40万,你直接砍到4万,肯定会被人打出来的。所以,这个方法有它的局限性,还有其它方法吗?作者后来发现,其实有一本商业书籍,专门讲一系列谈判方法,而其中的第1个策略就是"狮子大开口",而对应的,还有很多类似的这样的方法论,这就是方法流程层面。
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为什么这些方法流程会有效呢?比如拿前面的这个砍价,为什么商家开价那么高,因为这里涉及到心理学的“锚定效应",这就是学科原理层面。
而比这个锚定效应更深层次的是心理学对人的研究思路,基于人性的弱点,可以得出很多类似的原理和效应,这就是哲学视角了。
作者认为上面这四个层次,是一个比较通用的版本,也就是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使用模型的时候,都可以从这4个层次去考虑。同时,作者强调,这些不同的层次没有优劣之分,也要看具体的场景,如果你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那么第2个层次的方法流程对你比较实用,而如果你是公司的高管,企业家或政府高层,那么对于第三层学科原理和第4层哲学视角,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2.2 棱镜法分解问题层次
基于上面的层次,作者提出了一个分析模型——棱镜法分解问题的层次。
棱镜的概念来自于牛顿当时用三棱镜把阳光分解为不同层次的7色光。我们分析问题时,也可以用类似的棱镜,只不过这个棱镜的名称叫“追溯答案的因果链源头”,所以,书中也提到查理.芒格的观点:“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那么就要不断的去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持续去问为什么,就是在挖掘事情的因果链条,当挖到底层,通常会将答案关联到最深奥的理论架构中,芒格建议要去了解这些主要理论。
成甲特备指出,前面的三个层次的思维模型通常是具体的陈述性知识,而第4个层次,则是从思维方式的层面上找有效的策略,也就是发现前面的三个层次是如何建立的思路,也可以称为是“元思考”,就是对“思考的思考”,就是关于如何思考的程序性知识,如果前面对应的是具体思维模型,第四个可以成为是思维方式,在后面会再介绍。
3 如何建立基于多元思维
本书对我的一个最大启发是,我们不只是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型,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而是建议一套基于多元思维模型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这样的知识体系?除了前面提到的多元思维模型的优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体系中的思维模型可以形成互动和迁移,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那么,如何建立这样的体系呢?书中给了4条建议:体系要全面,“问思模”,模型间的桥梁,体系的骨架。
3.1 体系要全面
而作者也提出了这个体系,必须要有足够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足够多的丰富的知识层次。
怎么样算是足够?尽可能的掌握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哪些是重要学科呢?查理芒格给的建议是:数学,生物,物理,社会学等。成甲在这本书当中给了更加细致的总结,具有启发性,他将我们至少应该掌握的思维模型领域分为四类:
①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科学,比如物理学数学和化学,因为我们生活的是一个物质世界,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分析这个物质系的工具;
②理解群体系统规律的科学,如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因为我们人是社会型的动物;
③复杂系统规律的科学,比如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等,因为未来是连接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它所呈现的规律对我们个体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④理解精神世界的人文学科,如心理学,美学,宗教等,因为我们不仅是生活的物质世界,同时也生活在精神世界。
上面4个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型,是构建我们完备知识体系的基石,覆盖了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要维度。
作者也特别强调了,我们去掌握这些学科的时候,要学会从思维方式的不同上,更深入理解各个学科的价值,比如:
数学发展出的是“符号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
物理学发展出的是“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
进化生物学发展出的是“物竞天择”;
复杂性科学发展出“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
现代美学发展出“否定常规”的思维方式。
3.2 问思模
提到发展体系,我们很容易想到学科自己的分类体系。作者在书中谈到了他和一个研究儿童养育方面的朋友的交流,谈到了在这个领域当中的知识体系,它的结构呢如下图所示
从这个分类当中,我们能看到这种分类其实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满足MECE的原则,我们经常看到每个学科的经典书籍的目录也是这种组织方式。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①学科内的知识点,都能够这么简单清晰地分类,且分得这么清楚吗?
②这种结构有助于我们记忆和存储知识,但是不利于融会贯通。
我自己其实也有这种困惑,因为我也尝试过,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给学科知识分类,一旦深入进去,就会发现有一些知识点可以属于多个门类。第二点很像我们在《程序员的思维训练》3|专家的练习中提到的,这种知识的框架能够帮助我们去整理知识和清晰表达,但是很难直接用它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本书的建议是:从问题出发,特别是基本问题出发,构建基于思维模型的知识体系,即所谓的“问思模”方法。
问:基本问题,也就是学科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用问题统领知识;
思:思维方式,就是前面提到发现思维模型背后的“元思考”,它是问题和知识的连接要素;
模:具体的思维模型,我理解这个可以看成是具体的知识,它包含我们前面提到的四个层次的模型。
3.3 相似性:建立跨科知识体系之间的桥梁
如何让不同领域知识融汇贯通,相互借鉴,创造性解决问题呢?相似性,常用的方法是类比和隐喻。比如书中提到丰田汽车的"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由来,它其实来自于零售行业,当时丰田苦于大量零件库存带来的浪费,突然想到,其实零售行业也会有相似的问题,而且它比汽车行行业发展更久,它们是这么做的呢?于是就将其借鉴到汽车行业。
这个很类似我们做产品开发的时候,常常要做标杆分析,人们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同领域的产品,比如汽车开发时,看看BBA(BMW,Benz和Audi)是怎么做的,其实还可以进行非本行业的对标,比如现在智能汽车在做交互的时候,完全可以参考顶级电子产品的做法,比如苹果。
而且这种相似性,表面差异越大,但是解决的基本问题越相似,常常借鉴的价值越大。所以,结合前面的棱镜分析,我们可以将“基本问题”作为抓手,基于基本问题的相似性,借鉴相应的思维模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3.4 结构化思维:支撑跨科学科体系的骨架
在职场上,我观察到一个现象,真正解决问题的高手,他们遇到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其实并不急于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案,而是会先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分析,这个问题背后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解决它的核心思路是什么?有什么分析这类问题常用的结构框架?
为什么这样思考很重要呢?这是因为高手们知道,只有看到了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要素,弄明白了系统结构背后运作的规律,才能够做出可靠的判断,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就是说,普通人解决问题,是基于不断尝试,积累经验,而高手可能有更好的方式,也即是会先去了解问题的类型,观察它的结构,抓住关键要素,最后是安放细节,就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而这里面所利用的一个重要的思维就是结构化思维,什么是结构化?它指的是,分析问题的时候,从全局的视角,看到问题的核心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去理解细节,比如你看电影的时候,首先关注的不是电影的具体细节,而是它的叙事结构,怎样通过起承转合支撑起故事。
如何找到不同领域问题的结构呢?有条捷径,前人总结的套路。我们日常碰到的几乎99%的问题,都是有结构化分析工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分析结构,就是我们所说的套路。
4 综合利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
建立基于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目的不是为了知识的完整性,而是如何能够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决定要素,解决掉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个知识体,首先我们要看看问题的类型。
4.1 三类问题
作者将我们常见的问题分为三类:简单问题,局部复杂问题和全局复杂问题。
简单问题,就是只需要通过线性的逻辑推理就可以解决,比如饿了,吃饭就能解决;
局部复杂问题,不是简单逻辑就够了的,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结构化思考能力,就是通过金字塔的原理把问题进行拆解,以此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通过解决小问题,最终解决大问题。这种解决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被分解的小问题之间最好是解耦和补充不漏的。
全局复杂问题,问题之间的关键要素是相互联系互动的,错综复杂,彼此影响,这时很难通过分解方法完全解耦,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互动系统中,用系统性思考的方法解决。
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先要判断我们面对的是哪种性质的问题,对于第一种比较简单,而对于后两类,书中给出了3条建议:降维攻击,变换尺度和聚焦关键。
4.2 降维攻击
我们所碰到的问题,其实是有很多层次的,一个层面的问题,用更高层次的方法,常常更容易解决,这就是降维攻击,可以参考在《直击本质》:透视本质,横向迁移中,我们分享的逻辑层次。
4.3 变换尺度
书中举到了达尔文的例子,当时人们很好奇,地球上的动物,猴子蝴蝶各种各样都不一样,它们怎么产生的呢?如果你只是看当下时空的现象,很难理解,当然,你可以找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上帝创造出来的,然后任务完成。但是,这让无神论者很难信服,于是达尔文将观察的时间跨度放到了10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尺度,当用这个尺度看待物种的变化,就比较容易得出“演化论”的结论。
我在感到困扰,换个视角中也分享过,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变换我们的时空视角。
4.4 聚焦关键
大家比较熟悉28原则,但在复杂系统中,很有可能不是28,而是极少数的关键点决定终生。
成甲认识一个央视主持人,他本是偏远山区的一个孤儿,后来靠邻居的接济才长大,原以为自己会在偏远小山村度过一生。但一个偶然机会,县城招广播员的培训生,他就动了念头去参加学习,虽然别人很嘲笑他,劝他别浪费钱,但他还是顶着舆论参加了,最后被一个省城的老师看中,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命运,而这就是关键的,有决定意义的时刻。
人生也是一样,你不需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对,很多巨变来自于关键点的选择,这些选择的数量和影响,可能不是28,而是2%和98%。所以,应该关注的不是我如何能够在某一个方面做得更好一点,而应该关注有哪些问题能够让我的人生发生巨大变化的事情,比如选择配偶,选择职业和城市等。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这样的一些关键时刻呢?书中分享了他自己总结的5条原则:
①战略学:趋势判断
②心理学:内驱力
③系统学:找到系统的关键解(提升认知)
④经济学:边界成本/复利效应
⑤正面黑天鹅
前四个比较好理解,"黑天鹅"来自于塔勒布,用来形容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结果影响很大的事件。正面黑天鹅,指的是,少数的,一旦发生对我们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事情,当然前提是,它的负面结果不能是毁灭性的。
总结
面对日益复杂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应对,但知识本身的增加速度超过了你的学习速度?如何应对?《好好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就是从建立从问题出发,基于思维模型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来解决我们面对的复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