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重要,解释清楚学习无效(或效果不好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换个角度,如果处理好这几个问题,学习就能高效
想想,自己学习的问题在哪里?
知识
技能
动机
习惯
环境
沟通
必须准确理解《学习者的旅程》关键知识点
推荐这篇文章目的,是要各位理解你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先理解这一句话:做到那些在学习前无法做到的事情。
如果你学习了但无法做到就不算你学习了
回想自己过去,“学习”以后都能做到吗?
后面对六个问题的解释,就是告诉你为什么你“学习”了但做不到[呲牙]
结论:
1.如果这六个问题你有效解决了,你“学习”后就能做到之前做不到的。
2.反之,如果这六个问题你没有全部有效解决,你“学习”后,未必能做到之前做不到的。
逻辑:
1.“学习”后要能做到之前做不到的。
2.必须全部有效解决六个问题。
3.用做到之前做不到的验证“学习”。
想想,我做不到,原因?
是知识?
是技能?
是动机?
是习惯?
是环境?
是沟通?
学习者的旅程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感悟就是,清晰的定义好自己的学习问题,才能找到问题自己学习的解决方案。
对于学习的新认知是:学习不只是获取一些知识,而是要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自己,做到那些学习前无法做到的事情。重点是在“运用、做到”。
目标:目前没有很清晰的目标,大致就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实现自我。清晰的目标需要思考和探索,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开发市场,增加公司的业务量,销售方向。
知识:对市场现状的了解,对客户需求分析,制定服务蓝图和公司定位,沟通知识,人际交往知识。
关键点:掌握、应用。我如何才能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我所遇到的难点在。1、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调查现状。这是一个新的方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从哪些地方去收集这些信息。需要自己多花时间,去关注和搜索。
2、找到应用这些知识的平台,不断尝试和碰撞,反弹回来到自己身上才可以提升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是这个方向的,在工作中运用的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找到这样的组织,和交流的老师。
技能:以上的知识,没有哪一项不通过训练就能成为专家的。都需要反复的练习。实践的机会:网络上搜集信息,平常多思考,在生活中多观察与人交流,看周围的人是怎么思考的,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沟通与交往能力,每天及时的反思总结。
动机:为以后自己的事业做准备,而业务这一方面是一个公司的根本,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问题:只是从自己出发,还没找到对社会的使命感。有价值的人,也许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事。
习惯:目前我已经养成了早起、静坐、反思总结的习惯。
不好的习惯有:1、浪费时间,对时间不敏感,经常不知道做了些。表现在,a/经常不自觉的看手机,即使没有什么事也看,很无名。b/经常不知道做什么事,这里走走那里走走。改正:经常静坐,让自己多保持平和心态,减少浮躁,就能多想想自己当下该做的事情,固定看手机的时间,当拿起手机时,首先要意识到,然后提示自己。每天记录和反思加以改正。
2、喜欢跟别人聊天,导致做事不专注。在看书或者思考的时候,如果有人跟我聊微信,我就会想要去看看,忍不住的回复别人的信息。
3、工作中也喜欢跟别人聊天,喜欢说很多话,喜欢说教,没有更多的深度思考。
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行,我只要正常上班,住在自己家里,保持正常的节奏就能稳定。
能够打破我的节奏的是:放假回老家住,或者有人到我家里来住了,我就没法按照正常节奏学习和思考。
改正:适应环境的能力跟自己的心态有关,更多时候是自己浮躁了,而我应该锻炼在不同环境下,也能够静下来。
沟通:是否能够清晰的表达?我觉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接受到信息的能力,是不是对方想传达的信息,还是自己理解偏差。另一方面是自己的措辞能力。
1、接受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倾听,全面接受对方所说的,我经常有时候诉说欲望太强,他人在说话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自己该讲什么,以至于重点放在了自己的话语上面,忘记听清楚别人的意思。还有就是别人在说的时候,我会不自觉的下判断和分析,会带自己的主观意见来看,导致自己没有完全接受到客观的事实。
2、措辞能力。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表达事实。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很容易情绪化,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会更多的去诉说自己的情绪,而忘记了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在措辞的时候,更多的是用一些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判断。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强调一下。目前我控制情绪,以及表达事实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还要多练习改正。
第一点
不用想的过于复杂。
我们先把文章聚焦在“做到之前做不到的”能力,看到常见的六个问题,不用复杂,简单明了更好,容易行动,不要快速追求完美。
第二点
可以先查询名词术语,对“知识,技能,动机,习惯,环境,沟通”有了解。
思考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有助于找到更加合理、准确的解释。
第三点
先简单的思考
首先,“学习者的旅程”做到之前做不到的,这是想让大家看到的基本定义,我们从这里开始。
知识,先这样理解——做不到是没有信息,“学习”等于获得信息,有了信息你就能做到。
是不是很简单?
想说的就是,这里的“学习”就是获得信息。
例如,
你去一栋楼找人,你不知道他的房间号,如果你获得房间号,就能找到他。
不要想得太复杂。
一些事情,我们做不到,就是没有信息。
有了信息就能做到。
在这里,学习者的旅程就是从没有信息(不知道)走到获得信息(知道)。
之前我做不到,就是没有知识(这里简单理解为信息)。
有了房间号,我就能找到他(做到)。
技能,先这样理解——光知道还是做不到(有信息是不够的)。
一个人不会游泳,看了一本书(获得信息),他下水就会游泳吗?
还是做不到。
想想,有多少事情,是你知道(有信息),但做不到(没有技能)?
不用多想,就想:我学习获得信息,但还是做不到你原因
刚才说“游泳”,再举一个例子,我听了一天沟通讲座,获得沟通知识(信息),我就能具备沟通能力吗?
如果我之前沟通能力不行,听了一天,虽然有了信息,但还是做不到
这就是说,一些事情光有知识不行,一些事情还要反复练习掌握才行
很多人,在这里犯错,觉得“学习”就是读很多书,上很多课,但是没有反复做大量的练习,没有掌握技能,然后自己说“学习”并没有用。
很多假学习,就是有信息,没有技能
动机,先这样理解——你可以做到,但是你不做
你有知识,有技能,但是你选择不做,你没有动机去做。
没有动机是没有推动自己去做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