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表达是思考和言语的综合,自我表达不流畅说明思考和言语之间存在不对应的状况,这是无需可耻的。
焦虑的源头在关于认知和对错上。认知最可怕的是陷入自己认为别人在怎么想,从而完全忽视别人真正的想法,这其实是只关注自己的结果。在一件事的对错上,这种认知方式会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窠臼中而不自知,也许知道听从别人的话,但只要自己放不下对错观念,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有绝对的对错,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因为事实会不断冲击绝对的对错观,让人要么崩溃要么不断地更迭自己的对错观念,直到发现这么做已经背离了原本的想法。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永远我无法认知我不能认知的,但现实永远在要求我们认知未认知的事物。学习如此,成长如此。我们永远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人做错在何处,我们永远在没有学会某个知识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我们今后还将面对这种困境,因为这一现实要求亘古不变。没有人可以真正不用面对这一困境,即使他们可能在语言上声称自己不用。就拿成长举例,如果一个人没能认知到自己曾经的幼稚,那么他还能算成熟吗?当他认知到自己曾经的幼稚时,他也不再幼稚了。我们想要做成什么事,总得到我们做成了它才有答案。如果时刻抱着绝对的对错观,就会在成长和做到的同时批判自己曾经的错误和没做到,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现实会一遍又一遍地证明它自己并不是这样。就像是计算机里的0和1,我们的做到某件事的过程就是从0变成1,没做到就是0,做到了就是1,纠结0为什么是0而不是1对于01变换没有意义,只会徒增自己的烦恼。我想到了一句话,“更迭是人的思考方式,递归是神的思考方式。”人之所以是人,不正是因为它不是神,不理解神吗?神之所以是神,不正是因为它不是人,因而能理解递归吗?就像是计算机里的0和1一样,他们的不同就是因为他们不同,没有其他理由。过去我就抱着绝对的对错观对待现实,结果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但我现在不会说把我逼上绝路是不对的,因为对错永远是暂停的判断而非发展的判断,人与现实总在不断发展。
如何认识自己不能认知的,换句话说就是计算机如何从0变成1,我们肯定不能给出绝对答案,因为绝对的答案在其提出的那一刻就已经失去了绝对的意义,但我们能知道从0到1的认知过程是递归的,我们只有在我们不是0的时候自己才能成为1,而我们又会在将来因为知道自己不是1而变成10,而不是0就是0,1就是1。人类的视野把我们的认知只能局限于当下,但这不代表我们无法触摸来自未来的规则。绝对的对错观在其绝对的那一刻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它企图用一套不变的法则去评判变化的现实,用背离递归的视角去解释递归变化的现实。
对由于非错而存在,我因为非我而存在。我们的人性束缚住我们的思想,使我们认为对就是对,我就是我,企图用这种扭曲来给自己带来安宁,但终究这将被证明是缘木求鱼,没有对,没有我,只有不断的非错、不断的非我才能得到现在状况下的对与我。而非错就是对,非我就是我,世界就是如此纠缠不清,直到我们从1变成0或者从0变成1了才能够确定下来,直到我们知道自己认识到了才能确定自己过去没有认识到,但这对于将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意义,因为将来就是现在,照样会纠缠不清,就如同一个递归的函数一样,可以说不是它自己,它其实还是它自己,这就是我们世界的状况,纠缠不清,却能摸到一丝来自于纠缠本身的安定,因为安定就是非纠缠。
不是对立与统一,而是既对立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