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五五”规划之笔,绘就人民幸福新图景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赛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要求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这为“十五五”规划锚定了“人民坐标”、筑牢了“民生根基”、指明了共同富裕“发展航向”,深刻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今后党员干部在民生事业树立了坚定的奋斗方向。

锚定“人民坐标”,扛牢担当使命,绘就“幸福底色”。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根基与依靠。“十五五”时期,应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灯塔”,无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深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要以提升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未雨绸缪”,统筹谋划好各项民生大事。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的“平衡术”、促进协调发展的“快进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方”,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切实惠及全体人民。党员干部要当好民生事业“施工队长”,既会“懂政策”,又能“抓落实”,带着问题进村居、进工地、进学校,完成好群众“需求清单”,不断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添砖加瓦”。

聚焦急难愁盼,用心用情解民忧,筑牢“民生根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发展的基石。“十五五”时期,要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突出位置。要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研究推出一批“均衡可及、务实管用”的民生政策“组合拳”。例如,在就业上,要“多措并举稳市场主体、拓就业渠道、提就业质量”;在教育上,要“持续加大投入、力促公平、提升质量”;在医疗上,要“深化改革、优化服务、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党员干部要熟悉了解基层“大小事”,脚踏实地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为“十五五”时期发展赢得最深厚的“民心基础”。

推动共同富裕,惠及全体人民,校准“发展航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时期,必须将稳步推动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发展环境,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营造“人人皆可奋斗、人人皆能出彩”的奋斗沃土,让勤奋者得回报、创新者有奔头。要优化“分配制度”,规范“财富积累路径”,精调“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杠杆,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主力军”,托起低收入者“基本盘”,合理调节高收入“塔尖”,织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网络,向“发展洼地”和“困难人群”注入更多“暖流”。党员干部主动当好“共同富裕施工队”的“排头兵”,带头包片联系低收入群体,逐户制定“增收路线图”,探索“强村公司”“共富工坊”等项目,把共同富裕“工程”落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都能共享国家发展红利,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