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书

      有一段时间百无聊赖,追了一段时间网文,后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没想到这段超大量“无营养”阅读经历让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虽不似蒲松龄《司文郎》中的瞎眼僧能闻味道辨文章,但对文章的内在文气的感觉越来越敏锐……

        气韵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如此鲜活的活跃在我的眼前,与文章的遣词造句是否有文采没有必然关系,只与创作者内在的情蕴有非常大的联系,仿佛串起一串完美珍珠的银线,一气呵成,浑然天成,那是一股清气。许多经文,尤其先秦两汉的文章是这样,名家著作大多如是。我个人对佛经的感触更敏锐,读《心经》《金刚金》时,感应格外不一样,“时长老须菩提”、“如是我闻”“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唱三咏,反复吟唱于经句中,似阳关三叠,琅琅上口,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那股清妙之气彷佛拂去了内在的“无明”,气韵这种无形的神秘力量牵引自己,某种无法言说的东西正悄然被打破……果然,读了一段时间佛经之后,看那些晦涩的理论书籍轻松不少,以前抓起书本不到五分钟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头昏眼花的症状奇迹般消失……

      而反之读有些文字要么就是看不到文气,矫揉造作,拼凑一堆零散的豪无灵气的散珠;或者读来一股浊气扑面,太多垃圾网文就是这样。

      看了娜塔莉《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突然眼明心亮,恍然大悟,气韵原来是这样形成:当你不刻意讨好他人,说的全是“你要说的话,而不是你认为自己应该说的话”,那个你不逃避也不抗拒的部分,那个你直面你的灵魂的文字传递出来的能量就是气韵,处于生命的当下,写文的当下,穿越你狂野的心智,稳稳的与你的真我相联结那一时刻就是气韵产生的时刻。生命不止,写作不止,修行不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8,334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10,288评论 1 8
  • 这注定是一场深刻难忘的青春校园记忆,虽说没有刻骨铭心,但是也能说至今难忘吧。 小Q就是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接下来讲的...
    李恰恰阅读 4,386评论 0 1
  • 我把种子洒在你经过的路上 想它发芽 吸引你的注意 以不可一世的生长态度去包围你,缠绕你,侵蚀你 迷惑你的灵魂 渗入...
    安宁c阅读 1,690评论 0 2
  • 这两天身体不适,病毒性感冒,上吐下泻,身体肌肉酸痛无力,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感觉,席卷而来。思绪如麻,仿佛垂...
    sanmaopipi阅读 4,07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