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留下文字,以示自我告诫。
观人三境界:
外貌
才华
品德
———————————————————————————————————————
国庆节,饮水思源,转发一篇深深感动的文章。缅怀伟人,牢记历史。
毛泽东生前嗜书如命,藏书高达10万册,规模相当于中小型图书馆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刀枪戎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忙忙碌碌的和平时期,他总是手不释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无不涉猎。
当年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曾开玩笑似地对身边人说:
“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
毛主席爱读书是爱到了骨子里的。
当年打仗的时候,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许多好的衣物等都赠送给了穷苦百姓或下属,唯独对自己的书他是十分“吝啬”的,哪怕再破旧也一定要保存在身边,书就像是毛主席的精神食粮。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天不读是缺点,三天不读是错误。”
再后来,随着生活条件变好了,电视、电影、话剧、戏曲等各种娱乐项目变得普及,他却依然钟情于读书。
有时候哪怕只是短暂出差三五天,他也一定会提前列好书单,让秘书务必整理好放在专列上,少则几箱、十几箱,多则二三十箱,不厌其烦。
有时候如果想看的书没带在身边,他就一定要身边人去当地图书馆借来给他看,在这一点上,毛主席是十分固执和严厉的。
对于毛主席嗜书如命的这个特点,恐怕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他身边的秘书了。
他们常年待在毛主席身边,照顾他的衣食住行,虽不能说什么但却始终看在眼里。
毛主席生前的最后一任秘书叫张玉凤。
她于194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从1970年开始担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时间长达7年之久,如果再算上之前担任毛主席专列服务员的经历,她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4年之久。
就像是女儿一样,她悉心照料着毛主席的生活,然而作为毛主席的身边人,她也成了许多人争相讨好的对象,他们都希望从她这里打听毛主席的一些消息,这个分寸该如何把握,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拿捏得好的。
在毛主席临终前那段时间,他整日卧床,根本无法自己进食,基本都是由张玉凤一勺一勺喂进去,可以说张玉凤是毛主席晚年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之一。
后来,当人们撰写关于毛主席晚年的相关著作时,张玉凤的回忆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内容,价值巨大。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离世,举国悲痛。
之后,当大家从毛主席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后,有人表示,毛主席生前最爱他那些书,所以这些书得好生保管,绝不能被糟蹋了。
然后受中央委托,张玉凤开始整理毛主席生前藏书,在这过程中,人们才发现毛主席生前的藏书竟是如此包罗万象、浩如烟海。
张玉凤说,这就像是一个中小型的图书馆,卷轶浩繁,种类多达1万余种,数量超过了10万册。
其中不少都是毛主席从青年时期就留存下来的,书本早已泛黄,字迹也变得模糊,但是他依然视若珍宝,丝毫不舍得扔掉。
据张玉凤回忆,这些书中有30~40%都是中国文史类书籍,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占据了相当大比例,还有不少经济、科技、农业等相关书籍,甚至连当年比较流行的“小人书”(连环画)毛主席都收藏了不少。
当然在这其中,毛主席最爱读的还是中国古典书籍,比如《诗经》《论语》《资治通鉴》《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在1976年上半年,由于两位(周恩来、朱德)曾经并肩战斗了几十年的战友相继离世,毛主席身心遭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打击,痛心入骨、悲痛欲绝,特别是精神上大不如从前。
某一天上午,他躺在床上,示意张玉凤找来一篇叫《枯树赋》的文章,这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在羁留北方时写的。
文章大意是说,晋朝有一个人走到一棵大树下,想起它也曾枝繁叶茂,如今却是枯枝败叶,油然而生了一种悲凉、感伤的情怀。
全篇荡气回肠,既有亡国之痛、乡关之思,又有羁旅之恨、人事维艰,文字劲健苍凉,感情忧深愤激,一种人生多难的情怀令人感伤。
当时毛主席视力很弱已经无法自己看书,于是张玉凤便一句一句念给他听,“我读得很慢,主席微闭着眼睛,似乎在体味赋中描述的情景,回顾他一生走过的路。”
反复念了几遍之后,毛主席用微弱的声音对张玉凤说,“你拿着书,看我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于是,毛主席强撑着身体,一字一句地背诵着,“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全文总共500字,主席几乎是一字不落、一字未错地背诵了下来,虽然声音微弱、语速缓慢,但依然顿挫有力、感情充沛,张玉凤听得清清楚楚,望着毛主席苍老的样子,泪水也逐渐湿润了她的眼眶。
嗜书如命、书以伴行、书以伴眠,甚至书以伴厕,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这就是读书如癖的毛主席的晚年生活之小小缩影。
后来,从1997年开始,为了怀念毛主席,张玉凤主持编撰了一部鸿篇巨著《毛泽东藏书》,全书有24卷,达5000万字。
这里面收藏的都是毛主席生前爱读的一些书目,以中国最早的一部典籍《尚书》起始,以《鲁迅全集》结终,中间包罗了从先秦诸子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近现代作品。
伟人已逝,张玉凤也用这本书表达了对毛主席最真挚的怀念。
毛主席生前曾对张玉凤说过:
“他们封了我许多头衔,这个‘家’、那个‘家’的,我只承认两个。一个是‘导师’,因为我年轻时是个教书的;再一个是‘学生’,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
虽然晚年由于白内障等疾病困扰,一开始还能借助放大镜自己看书的毛主席,后来也只能依靠张玉凤一字一句地读给他听。
不过即使在这样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压力下, 他依然没有忘记读书。
1976年8月底,也就是毛泽东辞世前半个月,他突然向身边人提出要看《容斋随笔》,但书架刚刚调整过,工作人员一时找不到,最后还是向北京图书馆特借室求助,才终于给主席找来了《容斋随笔》。
据记载毛主席生前最后一次读书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5时50分,当时毛主席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一共持续了7分钟。
嗜书如命的毛主席,直到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不舍地告别了自己的读书生涯,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读书的那份孜孜不倦的爱。
——文章转自网易 作者 妙笔历史 (如有不妥,请告知撤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