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字眼,令无数人民群众魂牵梦绕、真切向往。趁着国庆长假带着孩子们去了一趟韶山,天公不作美,当天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伴着阵阵寒风,有一种冬天即将来临,寒风凛冽的感觉。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毅力,我们一路走了4.5公里路程来到了毛泽东纪念馆。一进馆印入眼帘的便是几个醒目的大字“为人民服务”,纪念馆的展览分为好几个篇章,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样形式展现了毛泽东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走入专题展区,毛泽东写的这句话“有了学问,好比人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就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既是毛泽东的读书总结,也是他对于读书的态度。在主席生前书房的还原场景前,我看到书柜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书柜前摆着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床的右侧还整齐地堆放着一些书籍。讲解人员介绍,为了方便主席看书,工作人员特意把床改成左高右低,这样书便不会滑落。昏黄的灯光下,我仿佛看到了一代伟人躺在床上挑灯夜读的场景。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诗经》《论语》《资治通鉴》,还有主席晚年用过的英语单词卡都置于主席的案头,便于他随时学习和查阅。让人感动的是,在陈列柜里的临终护理记录上,清晰地记载着毛泽东临终前一天的护理情况。这一天,尽管毛泽东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毛泽东仍然坚持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这种勤奋好学的品格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
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居功不自傲,而是将他一生的成就都归功于人民。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毛泽东心里依然装着国事和人民。仔细端详毛泽东1976年9月8日临终护理记录,清楚地记载着:1时10分:看文件15分30秒;13时18分:看文件12分;16时37分:看文件30分……鼻饲食谱里这样记载:1976年7月11日前为鼻饲,7月12日至9月8日为胃管进食。其中除了8月1日到13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进食情况较好、9月3日进食一般外,其余时间都较困难。通过护理记录和鼻饲食谱,主席临终前紧张的生命抢救与忘我的勤奋工作形成鲜明对比,一幅伟人弥留前的感人画面跃然纸上,让人充满了敬仰与崇敬。
走出纪念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的为民情怀、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使我的思想灵魂受到一次洗礼。通过这次韶山之行,让我更加直观感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领袖风范。
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无疑,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他毕其一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黑暗里不灭的明灯,点亮了我们前行的世界。
时间不早了,带着不舍,饱含着敬仰,满腔激情,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归程。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不仅欣赏到了韶山清幽、俊美的自然风光,更圆了自己和孩子们的红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