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才是后半生最好的活法

“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阅读《断舍离》的感受。

所谓断舍离,就是删繁就简,让人生做减法,精神做加法的人生哲学。

如果我们能放下执念,不浮不躁,就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如何才能轻装前行呢?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提炼出“断舍离”的思维方式。

“断舍离”,并不是简单的处理杂物、抛弃废物,收纳物品。

而是通过审视物品与自我的关系,把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情感、人际关系和价值观通过分离、舍弃和更新。

让身心重新焕发能量,让奇迹在身边发生,构筑让自己愉悦的生活状态。

01  断舍离 ,是一种舍得的智慧

海曼·夏克特拉比说:“幸福并不是拥有那些你想要的,而是珍惜你所拥有的。”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习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购物、去消费、去囤积物品。

即便家里已经有了一大堆未曾使用的物品,却依然舍不得丢弃,总幻想着以后能用得上。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清理物品,是因为我们对物品有着很强的执念。

而清理物品,就是清理掉内心的执念。

正如作家苏芩所说:“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会做减法,学会舍得和放弃,方能获得轻盈和灵动的人生。”

当我们不被欲望所累,敢于放弃和舍弃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能拥有更新更好的生活状态。

02  断舍离,让你拥有更自在的生活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把太多人请进生命,若走不进内心,只会把生命搅扰得更加拥挤。”

深以为然。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远离无用的社交圈,能让我们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关注的人、事、物上,让我们的人生更自在,内心更丰盈。

03  5个方法,教你真正做到断舍离

一个卖瓷碗的老人挑着扁担在路上走着,突然一个瓷碗掉在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

路人看到后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却不看一下呢?”

老人答道:“我再怎么回头看,碗也已经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必要太沉浸于过去的事情中,反复咀嚼这些痛苦,只会平添许多烦恼。

那我们如何成为断舍离高手呢?

1.从源头对物品进行控制

“这件物品是我需要的吗?它适合我吗?我喜欢它吗?”

2.以自我为时间轴清理物品、整理内心

山下英子建议我们在清理物品时,应该以“必要、合适、愉快”为判断标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如果你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可以尝试“小步子”原则。

比如你可以花上15分钟整理床头柜,或者每天处理掉一两件不需要的物品,这样有助于断舍离微习惯的养成。

在对居所进行断舍离后,你也可以尝试运用7.5.1法对物品进行收纳。

比如衣柜、壁橱、抽屉等看不见的空间,可以放置7成的物品,橱柜等看得见的空间可以放置5成的物品;

而玄关、鞋柜、茶几等展示性的空间,只需放置1成的物品。

这种留白的艺术,能让你的家特别富有美感。

3.与负面情绪断舍离

俗话说:身体的病,心理的症。

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们不能让负面情绪在心里积压,要懂得通过一定渠道释放出来。

比如你可以找好朋友倾诉,买点好吃的,美美睡上一觉,听听歌,写写日记,或者出去跑跑步。

跑步分泌出的多巴胺,能让你的坏情绪抛到九霄云外。

4.学会拒绝别人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一个人想要活出自身的价值,就是要懂得拒绝他人。这也是减法人生的必备准则。

比如你可以试着拒绝不想参加的饭局,不想做的事,不喜欢的人,这样你离真实的自己又更近了一步。

5.取得家人的支持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准备对家里的零碎杂物、破烂、衣服进行清理时,总会受到家里长辈的阻拦。

这时候建议你不要随意处置他人的东西,你可以通过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让更好的环境带给家人美好的感受.

让家人在你的影响下喜欢上断舍离,共同营造美好的家居环境。

断舍离,是一种“出”的美学

通过对物品乃至观念的断绝、舍弃和脱离,让我们重新对工作、生活、交友、人生进行规划和梳理。

富有的人生,从断舍离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