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雨具,人们自然会想到套鞋、雨伞和雨衣。其实过去的雨具远不止这些,还有斗笠、梭衣、木屐、油鞋、钉鞋和纸伞等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雨具已经逐渐消失了。这次清明去乡下,有幸去了一个远房亲戚家里,看到了斗笠和梭衣,算保存得蛮完整的。我比较好奇和感兴趣,亲戚拿下来“炫耀”了一翻,连声说:“阿香你好带的话,你带回上海,我送给你!”“这不是在开玩笑吗”?我说。“当真,你拿走,”亲戚说!
斗笠和梭衣。这是过去农村中常用的雨具,人们干农活时戴上它既挡风又遮雨,方便利索。斗笠是个直径约三尺的圆形帽,中间有一个成年人人头大小的尖顶。匠人用薄薄的竹蔑皮编制的两层网格子,中间夹上厚厚的一层廖叶(即包粽子用的廖叶),再把周边用的丝蔑条锁牢,透上一层薄薄的桐油,便成了农家必备的雨具。
梭衣是用去掉粗梗后的棕皮做成的,将棕皮用棕绳连接起来,形状有点像银杏树的叶,又有点像甲壳虫的壳,用时将它披在肩上,再用绳子在腰上系牢。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泾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诗中所说的“梭笠翁”,就是指穿梭衣戴斗笠的老翁。由此可见,这两种雨具,咱们的祖先已经使用了千百年。当然逐渐消失也是自然而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