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有些焦躁,想好好静下来写点东西,情绪却很难安定,数次打开简书或是word界面又草草关闭,这应该就是成年人,或者准确点说,是如我这般年近四十的中年人的“碌碌无为”吧。
刚过去的一个月主要是忙于研究生期末考试以及论文的开题报告,说"忙于"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状态描述,而非实质性地做了什么事情。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回望的话,我也并没有为了期末考试或是开题报告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与撰写,更多的时候是,早上便打开了期末考试的试题范围以及相应的教科书(开卷考试),然后花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潦草在书上做了些标记,接下来一天的时间可能都是刷手机视频或打打游戏啥的(工作外的业余时间,可不是说一天都没有工作,即使有解释即是掩饰之嫌,我也得强调下)。
又或者是信誓旦旦地打开学校发的开题报告模板,暗下决心今日一定要完成哪块哪块,在“知网”上遨游了三五分钟,下了些相应的期刊、论文啥的,之后想着开题报告提交时间还早,又开始了“无益之事”的作为时光。
继而,便是临近节点的“偿还模式”,焦虑、颓丧、坦然是情绪的“流水线”,开始时懊悔不已,怎能如此蹉跎时光,实不应该,但奈何看书查资料已然来不及了,只能"病急乱投医”,应对期末考试的对策是买上几本其他院校此课程的教科书,快速翻阅圈画重点,本着“字数抄满,及格万岁”的原则也便算是准备充分了;应对开题报告撰写,找了些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同事、同学们,向他们索要来了当年的“作品”,再利用如今非常火爆的AI技术,花了些钱弄了几篇相应题目的开题报告,然后就是各种复制粘贴,拼凑剪切,勉强过了关。
“接受”与“开解”确实是我们这般“无为之士”立于生活的不败利器,接受了平庸,放过了自己,忒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