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直至这周围漫天飄洒的黄叶,才真正感觉到暮秋以至。然而这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却略有不同。
在我的记忆当中,南国的秋天总是湿潞潞的,秋天总是不知不觉的来,恍恍惚惚的去。而北国的秋季却与之不尽相似,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这里的碧云,黄叶,天地,秋色,水波,便勾勒出一幅天高云淡的秋色远景图。试想这样一番景象,一夜秋霜,残荷尽去。漫山变野,层林尽然。一夜之间山野田间仿佛都像换了一层颜色一般。
在不同地域的秋景之中,唯有这古城之秋致使人难忘。古城之秋就好似北方人的性情一样,总是来的那样的突然、猛烈,秉直而稍显豪爽。“他”总是短而快,来似匆匆,去似匆匆,丝毫不允许有半点踟蹰。似乎让我们感觉不到“他”的到来,从夏至冬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就是典型的古城之秋的特点。因为古城深居祖国大陆的腹地中心,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的秦岭山山脉环绕四周,阻挡着海洋暖湿气流的进入,所以形成了境内干燥的大陆型气候,此时的昼夜温差比较大。早冷午暖乱穿衣,此时的大街小巷仔细观望便能发现,这时的人们脱下单衣就得穿袄,有长的、短的、棉的、单的,五颜六色形成了古城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古城之秋多风,当秋风略过,脱落的树叶也随之飘落纷飞。天空也会显得极其的澄澈高远,你会发现少了各类飞鸟的踪影,大地也渐渐褪去绿色,换上淡黄色的外衣。“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一切的一切,不禁让人感觉有点悲凉与落寞。
虽说如此,但古城之秋中也不乏秋日胜春朝的好景致。“他“除了有北方秋季所固有的特点之外,又平添了几分娴静与淡漠。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秦岭深处随处可见风霜的红叶、街头小巷摆满了色彩斑斓的菊花,让秋的清寒中多了一份静美和淡雅。此时此刻我们可以登秋山、观秋叶、赏秋菊、饮菊花酒,自然成为古城秋景中的乐事与习俗。
“一叶忽先委,长安落秋霜“。一连几日的连阴雨一度加速了秋天的“脚步”,古城进入了暮秋时节。能够诠释古城之秋景致的唯有杜牧的那首《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城市中的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彼此间互相在争高。只言片语顷刻间便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暮秋映像图画。
此时此刻,一切都沉寂了下来,没有了任何的声响。护城河外的的古城墙也仿佛“睡熟”了一样,安详、宁静的“趟”在古城的“怀抱”之中。
秋风、秋雨、夕阳与瓦片,这些如同古老的乐器一般,在这个如风如烟般的季节,时刻变幻“演奏”着各种淡然且肃穆的乐章。
在暮秋落日的余晖当中,漫步在古城墙两旁的小路上,透过一片片黑黑的瓦片,不断的倾听,不时遐想百里、千里、万里。此刻历史就如同一支隐形的“画笔”,用任何几样物件儿,都能勾勒出浓淡适宜的人间巨作。
此时的我便开始酝酿诗句,像季节酝酿风和雨一样。这时的古城是静谧的,古城墙也是静谧的,它静静的沉睡在这座有着千年历史风韵的古城当中。仿佛黯然的诉说着古城的历史变幻、风云沧桑。
或许岁月总是太过匆忙,瓦檐下滴答滴答的雨声,一路送着掉落的光阴, 立秋时节过完,便是落叶纷飞的时候。最怕那种秋意深浓的景象,片片缤纷在萧瑟的秋风中凌乱的飘舞,徒留枝桠在聆听败落的沧桑,在那里也有我曾经葱郁的一抹青绿,在暮云淡去,秋光老尽中默默忍受着这般无可奈何……!
(于壬寅年十月十三日午后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