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读好教材,是可以学习的;怎么关注孩子的想法,怎么珍视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学习的;怎么毫无痕迹地育人,是可以学习的……
2.重视教材,让课堂书声朗朗,重视小朋友的书写能力,书写习惯,重视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也有点一些观点对我来说还比较新,需要不断理解和消化,所以才做了这些记录。
3.其实课没有难与不难之分,只有学生喜欢不喜欢的区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关键看自己预设的目标是否合理,一节课预设的目标不要太多,太高。学习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通过积极思考,能够完成的。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4.一节课上课的目标是什么?特别是那些长课文,怎么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学习的内容和这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与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有关,跟教材的编排意图有关,也跟自己擅长什么有关。感觉本次老师们的素质非常好,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回去以后各位可以找一找原因。总之,一节课教学目标不宜多,更不能把目标定高了,学生根本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5.怎么来教学古诗,怎么体现出内容?比如,可否用画画作为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边读边想象画面?一节课只教一首诗,教学容量也是一个问题,是值得商量,值得推敲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古诗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有的老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一上课孩子们都会背了,老师就感觉到手足无措,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选编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很多学生读过了内容,大致就了解了教学目标。古诗词教学如何定位,90年代的教育大家其实有一些很好地示范。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都没有要求选编文言文,统编教材为什么安排了短小的文言文学习?这个问题要好好地思考一下。不是说一篇带过,文言文的教育非常的复杂,深了,难了,都不合适。
6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要做到什么?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不是学诗的方法,是朗读的方法。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体会诗歌的愿望,感受诗歌的感染力和想象力。现在四年级教材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有的老师把诗歌还是当成散文来教。再比如小学各个年段,语文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小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识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年级学生常常把寓言和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不出寓言中所饱满的意义。而中年段学生也通常看不出很多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关注不同阶段儿童在理解能力上的不同特点和阅读发展的能力水平,以确保不同文体教学价值。我们在一年级,一般来说不把寓言当作寓言来教。课后思考题也是这样安排的,我们把寓言当成童话来讲。这一点老师没有意识到。当然,有年段意识,文体意识这是小学教学的一大进步。再说说语文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拓展,情境创设,是不是完全落实了语言运用任务?有没有虚假的情境?虚假的活动?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读书?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体会语言文字?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理解内容?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7.当前课堂上存在三多三少。任务多,活动多,情境多,大家寻求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寻求课堂方式的创新是好的,语文教学不能墨守成规。但是活动虽然多,对于学生学语文的重视也有缺少,整体说来就是课文读少了,理解品味语言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