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与公平的理解是很多人心不平根源为什么?

平均与公平的理解是很多人心不平根源为什么?因为心不平所以生气着急,郁闷无奈。

社会的法治是让大家现有产权拥有相应的权利,保护现有产权就是相对公平。

照顾弱势群体是意识形态的教育问题。而不是法律范畴,所以公平与相对公平,最大的根源是心难平。

因为弱势的照顾与法律的公平无关,但是与全民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有关。所以思想是公平的根源。

绝对的平均,与绝对的公平,是很多人的争论根源。那么相对于绝对之间又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欲望与思想的问题。


按照数学逻辑,那么平均就是一件东西几人分就分成几份,但是很多东西是劈不开的,或者劈开就存在成废品的问题。

所以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是要不得的,很多人对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源于对待公平的态度,因为他认为的公平是自己被得到照顾因为自己是弱势。所以社会应给予倾斜。

那么这种思想就是把社会的规则与法治规则没有分清楚,法治是对权利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得到侵害的行为加以惩治。

你的钱被骗了,但是骗子还把钱花完了,法律的作用是惩罚他的骗人行为,但是并不能把他花掉的钱给变出来。法律的原则是惩前治后,治病救人。治的是思想毛病,

但是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把钱追回来的思想,尤其是借出去的钱,即便是法律也无法从穷人手里变钱。

回到公平,最关键的是情感的被平均,很多人的心里认为不公平,是最大的问题。

以前的农村分家,很多就涉及到长辈照顾小的多一点,照顾老大的少一点。这种看似偏帮实则相对公平的行为,大家都认为这是情有可原。从心里没有承认这是对的。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


是思想,是跟多人认为的公平是平均,其实是错的,因为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存在数学逻辑的平均。

早出生的哥哥与晚出生的弟弟就年龄问题,平均一下试试这个是做不到的,生在贫民家与生在帝王家平均的可能有吗?

所以社会规则不是数学逻辑的平均,而是相对感觉公平。

那么这种感觉的根源,在哪里呢?源于思想意识,意识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经历和学习。所以最终相对公平源于能力。

因为有能力的人做事结果是让人感觉公平,没有能力的人是让人感觉不舒服。

所以,人是三要素组成,身体、思想、和因果推理能力。这是人的生存三要素。

有思想,有健康,但是缺少判断推理能力,就会出现社会对自己 不公,就会出现对社会的不满。

这种人表面看似缺少金钱,其实最关键的是缺少对于公平的理解,他的感觉是全世界都欠他的。

所以世上有人为了心里的公平正义而忍辱负重,慷慨就义,但是还有更多的认为了公平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看到的是相对的社会权利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而心不平,想要改造这个世界的理想,和付的出行动。

但是后者缺是为了自己得不到而纠结郁闷,还打算不依不饶。

两者对待公平的态度,前者是对社会弱者的同情和怜悯,不是为了以及私利而不忿,是为了大多数的弱者而鸣不平。

后者是建立自己的得失上,用数学逻辑来讨论社会的公平问题,是自私的极端表现。关键是没有判断是非的思维能力。需要被教育。

正义的公平与思想里的平均是两个概念,自私的公平源于心里意识,只有对社会的不平才是正义的公平。


这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