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买相机是女儿出生的那一年。
当初想法很简单,就把小孩的成长经历记录下来,等她长大以后,还能看看小时候的样子,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决定,开始了我的摄影生活。
第一部相机是佳能350D。虽然什么都不懂,感觉特兴奋,什么都拍,小衣服、小床、连奶嘴、尿布都不放过。
相信很多新手都有这样的感受:按下快门,听见咔嚓咔嚓的快门声音,感觉特别爽!
那时候见啥拍啥,直到有一天我对着电脑上看到千张照片,但竟然挑不出几张片子的时候,此时对摄影零基础的我,决定开始入门了。
看说明书,到网站学习摄影师的拍摄技巧和手法。逐步知道了光圈、快门与曝光的关系。知道了摄影中有许多玄而又玄的词,比如通透、奶油虚化、德味儿等。
当自己说出“镜头拍焦外,如奶油般化开”,“焦内,如刀割般锐利”,这样的专业术语之后,感觉自己有些专业的味道了。还报名参加纽约摄影学习班,听课、做作业、参加外拍活动,热情高涨。
像很多刚开发现摄影的朋友们一样,那时候我去哪都带着相机。
清晨黄昏,登山下海,有时间就想跑出去。有次和朋友聊天,朋友问我:
“为什么不试着把照片到网上销售呢?”
一直以来拍出来的照片,基本都是自己看看,然后存在电脑里,但这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不少照片,根本没想过去投稿交流。
我心想:还有这样操作?
于是我试着在网上”卖照片“
那时每天最兴奋的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上传的照片有没通过,点击率是多少,有没人来购买的照片。有事没事就打开网页,然而4个多月过去了,一张照片也没销售出去。
但小目标还是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记得很清楚,在12年7月30日,竟然售出第一张照片,拍得是夕阳下的鸣沙山月牙泉,当时爬到半山腰才拍出这张照片。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认可,能出现在杂志、图书的页面,如被打了鸡血了一样,又开始兴奋起来。这次是主攻PS修图,把以前的照片挑出来,认认真真裁剪、修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又出售了一张250元的广西德天瀑布的照片,其实到现在也是最高价的照片。那时开始想成为专业摄影师,开工作室,能到处旅行,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赚钱,多美好的事情。
我开始制定旅行计划,拍摄计划,准备向着目标前进。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没有大量的照片基础,不具有特性,被选中的机率是很小的。大部分照片是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的。
最重要是发现自己拍出来的东西都是景区大门,标志建筑,景色风光,当地特色等。地方虽然不一样,但拍出来的片子感觉都是一模一样,自己被复制了。
在拍照之前,首先想到是好不好卖,能不能卖,把拍照变成了生意。
自己思想被框住了,走不出来。想改变,但一拿起相机,注意力又会回到,在那些能不能卖的拍摄对象上了。
直到有一天,一个青椒启发了我,让我拆掉了思维的墙。下面说说自己这此年在摄影方面的感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有所收获。
非凡来自平凡
有一天,我买了新书柜,整理图书累了坐在地上。拿起一本小小的摄影书《巅峰艺术摄影诞生记》,随手翻到一页,介绍爱德华•韦斯顿的《青椒30号》,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这张照片:
“这是我从事摄影以来的一个最高的成就。这张底片完美无缺,挑不出一点毛病。拍的是一个青椒,但又绝不仅仅是一个青椒。这里边有抽象的成分,包含完全超出题材本身的涵义。它把人们带到一个超出感觉世界以外的新的境界之中,把现实世界的内核,明确无误但又神秘莫测地显露出来”。
从来没试过一张照片能让我足足看了十五分钟!
青椒像人体,又像捏紧的拳头,也像是布满肌肉的男性背部躯干、或者是亲密爱人极尽缠绵的身体。
一个简简单单的青椒,怎么可以让我体会到这么多变化?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拍出来的?
很久以前就看过这张照片,但从没像今天一样,就好像有道光打在我身上,好像有种被电击过后一种麻痹的快感传递全身。
书柜也不整理了,迫不及待去了解他的人,他的创作思路。
爱德华•韦斯顿创作后期没有什么固定的范围,几乎什么都拍:人像、工厂、湖光山色、沙丘上堆、石块贝壳、枯干老树,辣椒白菜,甚至是家里的坐便器都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
韦斯顿说:“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使我激动,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将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
他拍青椒这个主题就拍了一个多月,仅是青椒的摆放、光线的运用、以及背景的选择,都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尝试和调整。
一草一木,皆是风景
从那天开始好像回到以前,什么都拍。
好的摄影师不一定要去远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风景。此时我会把节奏慢下来,进入一个先思考再按快门的境界。
我会开始问自己,这时候再拍,有没有拍出新意?与前面有没有区别?如果没有,哪怕拍出来很好看,不去拍。
有一次在海边,看到船影、礁石和若隐若现的海岛,点线面的结合,前后景的构图,一下子体会到宽远、阔远的感觉。
我甚至到市场上买洋䓤、买水果和蔬菜,尝试用韦斯顿的方法去拍它。
有时感觉自己,就像《洋葱》这首歌唱得一样,“一层一层剥开你的心”。
可是不管怎么摆放,怎么运用光,怎样剥开、切开它,想拍出青椒的意境,仍然看上去还是个洋葱。
然而我现在已经不着急,慢慢来,有时间就摆弄着洋葱,家里的餐桌上从此也多出一道菜。要知道韦斯顿在那张底片上……凝聚着他20多年来的努力和血汗。
你拍前一万张照片都是烂的
”你拍的前一万张照片都是烂的“。
这是提出“决定性瞬间”的大师布列松的名言。
但现在科技发展,已经缩短我们进步的时间。数码相机拥有即拍即看、防抖、变焦等功能,不用胶片、不用冲印,拍摄更为方便,门槛更低。网络上的学习、交流,比以前更快掌握技术,更少犯错。
但在一切都快的时候,一定要慢一点。
学会观察,多拍和不断摸索的前提下,才能让自己进步加速。
美国摄影家亚当斯说:
“摄影机最重要的元件是在它后方十二寸的那玩意儿”。
很多书会说,拍摄一定要尽量多用角架,如果这样就不会存在布列松,那充满戏剧性的街头抓拍。
要用低感光度,画面才细腻,如果手执相机,在拍昏暗的场景,快速移动的景像,不调高光圈和感光度能拍到清晰照片吗?不要使用自动模式,显得不专业?
但在稍逝即踪的场景,用自动模式是最快和成功率最高的方式。相机上所有的设定模式都有它的价值。
摄影中所谓的专业,就是知道在什么时间和场合,去选择最合适的模式。
好照片与相机无关
朋友现在买相机,都会来问问我的意见。以前我会先问他,你的预算准备多少,那就买什么牌子,配什么镜头。但现在我首先会问他:
你真的会花时间去拍吗?
回答其实都是一样,出去旅游多了,好相机拍出来的漂亮。
有钱了,买个来玩玩。
看别人拍得不错想学学。
但真没人认真想过,我会花时间去拍照吗?能坚持拍吗?
所以我会建议他:
先拿手机拍个30天,坚持下来了,再决定要不要去买。
对于初学者,建议先不要看太多大师作品,因从构图、用光、意境等方面,没有一定积累,有时真看不懂,到底好在哪里。先看看小清新,糖水片,流行又实用。
大多数人的问题都在于想太多,而认真拍得太少。
别想太多,学多少用多少,前期多按快门,把量提上去,各种类型都尝试一下,拍得不好也没关系,比如剪影、人像、微距等等。用起来了,有了兴趣,逐步提升技巧,慢慢就能体会大师的意境。
韦斯顿说过:
“如果我有任何值得给初学者的信息,那就是摄影并无捷径”。
PS不只是附属品
叶明老师说过,如果有人告诉你,摄影一定要学PS(后期),你大可以扭头而去。
如果有人告诉你,学了后期就不叫摄影,你依旧飘然离去。
学不学后期和用不用后期是两回事儿,你可以不用,但你最好学一下,因为技多不压身。
学了后期也许可以让你的表达多一种可能性。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也许你会逐渐发现后期本身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如果你是商业摄影师,也许你会逐渐发现后期能够让你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是我拍的最喜欢的照片之一。清晨的巴丹吉林沙漠,一群影友,站在沙漠里等待日出。天空呈现出迷幻的蓝紫色。远远看去,一群向着梦想出发的人,等着希望的光。
而我就像是站在一群人里,同样的位置,拍出同样的景色。但我希望能成为左边独自等光的那个人,在清晨阳光的笼罩下,身边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晕,身上有光。
他站的地方不一定是最好的机位,但一定是拍出了那天与众不同的照片。
日拱一卒,也是最重要的小事
我现在拍洋葱,也打算用十天,二十天或者更多的时间,慢慢来拍一样东西。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这种慢慢进步的感觉,让人有种莫名的喜悦。
一直有部相机随身带着,看到喜欢的、有意思的东西,就拍下来,偶尔也会发一些照片到朋友圈里,分享我的感受。摄影对我来说,就如同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习惯。
因为摄影就是,感受爱和情感的一种方式,你拍的画面将成为永恒……就算你忘记一切,你都不会忘记照片记录的小事情。
现在,拿手机拍完三十天,你来问我买什么相机好?
拿出你的手机,开始,就别停下来,每天用它来记录一下关于你的小事情,简单喜欢,让我们用画面,一起把每天过成一首诗。
买什么样的相机不重要,怎样看待摄影这件事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