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手中的录音笔闪着红色的光,光线的对面坐着一位留着浓密胡子的老者。房间里布置十分简单,无窗的墙面上挂着几幅超现实主义的画作,画作前面只有一方茶几和两把合金骨架的椅子。而茶几上两杯热茶冒着热气,茶水波纹在老者的叙述中悠悠的震颤。
老者正说道:“关于这个话题,我还是给你讲三个故事吧,相信你听完就会明白了。”
女记者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忽闪的大眼睛仿佛再提醒老者,“请继续”,并将手上的录音笔往老者面前移动了一点。
老者继续说道:“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几年前。我们研究中心出了一个天才。他做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智慧样本测试沙盘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把各种人类的性格,智慧,行为习惯等综合成样本输入到沙盘系统中,而每个样本通过起始点输入的数据,如IQ智商,EQ情商,环境等,加入自我学习的AI能力,并且通过海量样本的碰撞影响来测试社会学的参考价值,并且能找到未来的智能人造生命体最佳的生活契合点。也就是说这个测试模型不同于模拟游戏的预设定模式,而是量子方向的自我学习与变化推衍测试,通过海量的信息样本定期选取AI阈值区间。也就是说,从模拟世界的群体运作实验中找出最具类人智慧的分类区间,为人类服务。但是这个系统从诞生之日起就跟现实世界一样有很多不确定性,AI世界的理性程度要远远大于人类社会,所以会出现不可控的BUG,这个BUG就是这位天才不见了,许多同事都是说最后一次看到他是在加班,但是却没有在第二天看到他,成了失踪人口,他创立的这个系统,也仿佛那一刻停滞了,不再进行推衍了,仿佛没有了灵魂。”
此时茶几上的茶水震颤的起伏比刚才大了很多,只是两个人都没有太在意。
老者顺手喝了口茶,继续说到:“第二个故事,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就是说很多同事,虽然无法从视觉上看到那位天才的存在,却总感觉他就在身边,因为在网络上总会出现他的影子,也就是说,他好像在跟一些人沟通过,用着不同的ID,大家起初并没有在意,后来渐渐的发现,他的说话方式,他的处事原则,还有对研究院的认知,都印证着一件事,他还活着,好像活着网络系统里,无处不在的样子。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我发现,有些新来的同事的一些行为很像他,但又不是他的相貌。直到我发现这些跟他有些许相似行为的人,下班后会从不同的路线回到同一个地点,这就不得不引起我的警觉。于是我决定去探个究竟。”
女记者也喝了口茶,好奇的问道:“您发现了什么?”
老者捋了捋胡子,说道:“我发现了类人智能体,或者说人造人的生产点之一!也就是说,有几个研究院的新来者,都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他们的控制中心好像在听命于网络中某处中枢首脑,或者说这个行为控制主体就在网络中,也可以说成是无处不在。换句话来形容就是,天才研究员的实验已经在现实中得到实际应用了。而类人体的组成是四个部分,即人性思维芯片注入,骨骼架构合成,肌肉及内藏成型,外观皮肤及血液循环系统连接。制作流程比较复杂,而我发现的工程体,都是全天工作的型号,也就是说研究院白天上班,晚上来帮助调整新的样本出产,24小时无休。”
老者用眼神瞥了瞥惊讶中的女记者,继续说道:“你一定在想,我后来做了什么,对么?”
女记者使劲的点点头,带着天真的好奇。
老者微笑着说:“我并没有公开我的发现,而是通过我的技术手段参与进去。我的目的,就是想找到这个网络中主脑的真正所在,并且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完美造物。可惜……”
女记者马上问道:“可惜什么?”
房间外面传来一阵扭动机关的声音,茶水被震动洒落到了茶几上,女记者急忙扶住茶杯。
老者顿了顿,回答道:“别紧张,我这附近偶尔会有震感。而接下来就是我要给你讲的,第三个故事。”
“后来,我也造出了一个新型类人个体。还记得当初那个实验池么,我这个实验个体融合了一个虚拟世界,随时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容貌,体形,性格,甚至性别等等。他是完美契合的各个领域的全能实验品。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存在意义变得微乎其微,而非数据理性的感性与灵性部分,这个个体也存在,但是好像存在的过于丰富,变的我根本无法控制。”
女记者连忙问道:“那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老者若有所思的说:“人类有特殊的心理疾病你听说过吧,这个实验体莫名其妙的也患病了。从本源上来说,他应该还是基于数据本源的,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女记者连忙问到:“精神分裂症?”
老者说道:“是的,极其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造成了内部程序紊乱,比如,你现在看看——我是谁?”
还没等女记者反应过来老者的相貌发生怎样的变化,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移动了。
房间本身是正方体结构,视角逐渐拉远,无数个相同房间都在同时移动,隐约的能看到每个房间里都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故事正在在不停的展演……
吱吱嘎嘎的声音之中,无数的房间经过各种不规则的移动,组合成了一张数码像素拼接的人脸,露出一抹诡谲的微笑,仿佛在问同一个问题:“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