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没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轻松幽默的对白,故事真实情感到位,从触不可及的两人,到心灵上的碰撞,能真切的体现出不同阶级的人与人之间,是如何磨合成为真挚的友情。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德瑞斯的原型是一名阿拉伯裔的青年,富豪菲利普则出身名门望族,1993年一次跳伞事故让菲利普四肢瘫痪,1996年妻子去世,在他整天郁郁寡欢的时候,伴随着一名私人看护的到来,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以后俩人一直保持着真诚的友谊关系。 电影的开始起源于一场特殊的招聘会,菲利普为自己招聘一个24小时护工,由于薪水丰厚,众多招聘者都是有着各种证书的专业护工,而菲利普却看中了一个有犯罪前科、一进门就偷走他珍贵彩蛋的黑人小伙——德瑞斯。从阶级到性格,这两个人一开始在方方面面都完全是水火不容的。为什么菲利普偏偏看上这个言行举止粗鲁的黑人小伙?对此,电影中菲利普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要的就是没有同情心的德瑞斯。
曾经的菲利普是一个风光无限,热爱运动的企业家,现在却遭遇如此不幸,全身没有知觉,需要别人每天24小时的无微不至的照顾,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他心里的创伤更大,虽然他可以大方的侃侃而谈自己的可悲命运,表面上好像完全不在乎这打击,但实际上他还是无法接受自己残疾的事实,内心充满了自卑,在面对自己心爱的笔友时他会违心偷换照片,面对身穿白大褂的专业看护他会愤怒绝食,因为在他们面前菲利普找不到平等,大家都把他当病人照顾,时刻提醒自己是个残疾人,跟别人不一样。 而这也是德瑞斯最特别的地方,他拒绝让菲利普坐他专用的护理车,而是把他抱上跑车去兜风,哪怕那样会使他的安全缺乏保障;他不小心把热水倒在菲利普腿上,惊慌失措,但发现他并没有知觉,就开始在他腿上反复倒热水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说明德瑞斯完全忘记了菲利普是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他像朋友一样照顾菲利普,把菲利普当成正常人去交流沟通。看到这里,我也被电影中的角色吸深深引,想想自己也无法做到像德瑞斯一样的人,如果我的朋友身患重疾,生活无法自理,我是否还会把他看做是一个不需要怜悯同情的人,像普通人一样与他交往呢?但事实是,如果没有感同身受,就无法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所以那些泛爱心是不需要的,长期生活在痛苦里的人更渴望正常,像正常人生活,别人把他当做正常人交流。他们需要平等对待,而不是因为身患残疾就整天活在自卑里。有些先天残疾的新生儿,从出生就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例如先天失聪,从小就植入人工耳蜗,刚开始他会特别排斥脑袋上装有一个圆圆的东西,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会被别人排斥,总会被人问到这是什么?但人工耳蜗就像近视眼镜镜帮助近视的人看清世界一样,人工耳蜗是一个开关,当你不想听到声音时,你就可以把它摘下来,得到一个安静的世界。当你想聆听世界是时,戴上它就帮助你听清楚。生活中残疾人需要被温柔以待,需要大家以平常心对待他们。
电影里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后来开始互相影响对方,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菲利普开始飙车、吸烟、按摩、肆意大笑。德瑞斯也由一个没有欣赏能力的无业游民变成了可以欣赏古典音乐、对绘画诗歌由所涉猎的文化人,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主动找工作,不再无所事事,成了一个上进的人,双方都让自己触不可及的东西变得可以触及。电影也最终在这种美好的大团圆氛围里结束,让人在感动之余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阶级是固有的,但人性是可变的,两个阶级不同,经历不同,欣赏水平不同的人却可以在朝夕的相处中变得那么融洽,生活中,富人也好,穷人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痛苦,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有把对方当成平等而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是彼此表达善意的开端。
生活中有多少人能愿意同那些与自己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济基础的人平等自然的交流共事,而不带有丝毫的傲慢和自卑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当我们看到患有白化病长满白发的小孩,会不会好奇多看两眼?路上遇到天生 残疾不会说话走路的人,会不会避而远之?如同电影名一样:触不可及。如果不是自己亲身遭遇这样不幸,就无法感同身受。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努力让自己平和真挚,内心充满包容与理解,去感触这个不一样的世界,去包容与被包容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