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生命中,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她在你面前像个小孩子,但对一件事认真起来却又很专注。我想,在我生命中的这个人就是她——我的奶奶。
我小时候大多数时间都和奶奶在一起,她是一个很传统的上海女人。在她眼里女人都应该穿旗袍,但在她众多旗袍中令我影响最深的就是那件放在大立柜抽屉里的红色旗袍。那是一件极其精美的红色袍子,袖口和衣领都是用暗线的花纹点缀,盘扣用的则是最为传统的三耳扣,不多不少正好五个,而肩部和裙尾用的就是她最喜欢的牡丹花。从细节看来没有一丝多余的线头冒出,只是牡丹有些残缺罢了。我好奇的问她,为什么牡丹都是残缺的,是不是线不够了,还是没钱了?她突然大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而眼尾的皱纹也逐渐凸显,接着她拿起袍子,三两下像变戏法般,就将那些残片叠成了一朵牡丹花。牡丹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好似真的般。我开心的跳起来,说道:“好想也有一件会‘变戏法’的袍子”。我又问道:“奶奶既然喜欢牡丹,为什么不多绣几朵牡丹?”奶奶笑着摇摇头说道:“牡丹虽美,一朵足矣。”接着慢慢坐下,端起茶杯,品着茶,看着床上的那件旗袍,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后来,从父亲口中知晓,原来爷爷以前追求奶奶的时候,总是送她一朵牡丹花。而那时家里条件有限,可因知道奶奶只喜欢牡丹,所以就从邻家花圃里偷偷地摘,但又害怕邻居发现,所以他每次只摘一朵。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里从始至终只摆着一盆牡丹了。
一天,奶奶突然兴起,拉着我去挑选绸缎,这是自爷爷去世后,她第一次主动去买绸缎。比来比去,挑来挑去,竟没挑到一件合她心意,跑了十几家店后,才算敲定。我不懂为什么,明明颜色都差不多,为什么要选这家最贵的,而且还那么远,倒了好几趟车才找到。那时我已经累到说不出话来,但她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一路上都笑到合不拢嘴,还不停地给我说“今天运气真好,能挑到这么上好的绸缎”“穿上一定很美”这类的话,而我心里却十分的沮丧,觉得挑来挑去,跑来跑去也没一件是给我的。在夕阳的余晖下,反倒她是个孩子,而我才是那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回到家后,她立刻钻进房间关上了门,没过一会儿,房间里就传来一阵缝纫机踏板的声音。我推开门一看,整个房间黑压压一片,只有她面前的缝纫机台上点着一盏昏暗的小灯,她也带上了那副她一直不肯戴的老花镜。她用手在嘴边比出“嘘”的手势,叫我快点关上门,生怕别人会发现什么。接着把我拉过去开始用皮尺上下打量着我,用“粉笔”画着什么。量好后,我跑到她的怀里,她给我看了她一直珍藏的旗袍样式,还有各种图案的纹样,讲述着每个图案背后的故事。她告诉我,这些都是她年轻时候画的,大到旗袍样式,小到盘扣图案。后来,她又给我看了她珍藏的丝线,有上百种不同颜色,按号排列,井然有序,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珍品。待她画完衣样后,就开始投入到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事业中。
在昏暗的灯光下,她看上去比往常专注了许多,她一毫米一毫米地比对着花纹的尺寸,再一针一线的绣在那绸缎上,生怕有分毫差池。而我害怕打搅她,就端着凳子静静地趴在桌边,陪她一起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经过五天的连夜赶制,旗袍终于做好了,而她也终于病倒了。父亲责怪她固执,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医生也早已通知她,不允许再碰针线,可她还是不听劝。她自嘲道:“我做了一辈子的旗袍,到头来就想给孙女做一件,给自己也算留个念想,我知道,我老了,不中用了,但我更不想留下遗憾。”说完,泪眼婆娑地看着我,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而我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此时父亲气的已说不出话来,叹了一口气,转身就走了。我跑回房间,拿出那件新袍子,此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不是她为自己做的,而是为我,而那天,她骗我说是画画,其实是在给我量尺寸,画衣长,原来她一直记得我想要一件跟她一模一样的袍子,而我之前却是那样的误会着她。我换上了那件包含着爱与愿的旗袍,尺寸分毫不差,于是我立刻跑回医院,来到奶奶面前,转着圈说着:“怎么样好看吗?”奶奶欣慰的笑了,泪珠不断在眼眶里打转,“好好好,真好看。”“看来我这个老太婆还不是那么没用。”我笑着点了点头,扑到她的怀里。
那场大病持续了两个月左右,险些失明,待奶奶出院后,父亲就因工作原因,将我们带离老家,去了一个新的城市。离别时,奶奶什么也没带,带走的唯一一件就是那朵绣有牡丹的旗袍,而她将自己剩余的旗袍和那盆牡丹花都送给了老街坊,她再三嘱咐要好好善待这些袍子,不要将它们扔掉,还要定点给花浇水。那时的她,眼中明明充斥着泪光,却依旧如此。我不解的问道:“既然那么喜欢,为何不将它们全部带走?”她拭去了眼角的泪水,长舒一口气,说道:“它们本来就该属于这里,我不该那么自私。”
那时,我觉得她有些太过偏执,太不“聪明”了,但现在看来,是我太过“聪明”。而这一切也许就是她对这里的情怀,对自己职业的一份崇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