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小船老师关于青春期孩子的第21课《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老师从️一个16岁孩子偷买手机导致成绩下滑等现实生活案例从而引发亲子冲突,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解决这个矛盾之前,小船老师问了大家两个问题:
[太阳]第一个问题:究竟是手机有问题,还是我们其他的部分有问题?孩子在玩手机,他们的需求是安全感和价值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否会满足?他们是否有知心的朋友?是否有人懂?他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肯定?他们的信心是否足够?生活中没有乐趣?有没有被允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的内心需求是什么?当我们一一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玩手机,他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太阳]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做父母的对手机世界究竟有多少认识?比如王者荣耀是可以与更多的朋友连接,英雄联盟是更具有挑战性,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有更多的乐趣。孩子打哪一种游戏,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些善于攻击,有些善于配合,有些喜欢当领导,有些喜欢赌运气,而有些纯粹感官刺激。我们的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他的表现是怎样?当我们怀着这颗好奇心去好奇孩子,抱持着一颗想了解他内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心去了解孩子,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就会有一些改变。
[太阳]当我们把以上两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去做一些改变,这个改变是改变我们自己。
[爱心]首先,我们要去感受孩子的生命力。
[爱心]第二,静下心来好奇他的手机世界,在他的网络世界里找到共同的话题,这样才能有突破口进入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爱心]第三,学习成为教练型父母不去刻意关注手机,而是真正的关心他在学校开不开心?他在学习上他想成为怎样的人?他的人生目标?希望爸爸妈妈给予他什么样的帮助?把我们的重点放在如何去陪伴孩子,去寻找他的内在梦想,探寻他探究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如何为自我成长负责,陪伴他,解决他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孩子的关注力越来越多聚焦在自我成长的时候,放下手机或者玩手机的时间就会变少,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爱心]第四,当我们对孩子的网络世界和内心世界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可以更身心合一的去表达我们的情绪、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迁就。理解不代表同意,接纳不代表支持,开明不代表纵容。
[太阳]总而言之,主动走进孩子的网络世界和内心世界,站在他身边,成为他成长的同盟者、陪伴者、协助者,而非对立者、监督者、控制者,中正平静坚定的与孩子沟通,这是我们扭转与孩子手机大战局面的关键!
孩子沉迷怎么办?
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呢?前段时间收到一个咨询,一位家长问我,我的儿子16岁了,上高一,从初三下个学期开始就不断的想方设法偷买手机带到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致的态度是发现就没收,而孩子呢,还在持续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的厉害,
请问老师怎么办?这位家长问的问题呢,也是很多爸爸妈妈很焦虑的问题,手机网络盛行的亲子关系,孩子学习成长的一大杀手是吗?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一天到晚拿着手机就非常的不安,按捺不住的愤怒,孩子们想逃过爸爸妈妈的眼睛,多玩一会,手机成了他们最具吸引力的东西,那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来问大家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是,究竟是手机有问题,还是我们的其他部分有问题?手机很多的满足,例如可以让他们和朋友有沟通有连接,可以满足他们交友的渴望,感觉到另外一头还有一个人听他说话,跟他一起玩,不会孤独,手机游戏呢,可以很刺激很好玩,很有挑战性,在通关的过程中可以证明自己有价值,也没有人会指着他,所以很安全,很棒极了,所以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这些孩子们想要的安全感,价值感,连接,有趣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被满足了呢,他们有知心的朋友吗?有人懂他是否得到足够的肯定,他的自信心够吗?他在生活中有没有乐趣?他有没有被允许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开心吗?她内心最需要的是什么?当我们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许我们开始对孩子手机背后真正需求会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会发现,夺走手机,夺走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那些他没被满足的部分,只是替罪羔羊而已。所以当我们得去没收孩子的手机,很生硬的断掉网络,不让孩子玩的时候,也许我们没收的是他的一份渴望,断掉的是他的内心的那份深深的渴望,你会看到,为什么还是会那么的愤怒,然后会想方设法的去偷,也要拿回他的手机,因为那里面似乎承载了他的整个世界承载了很多她没被满足的部分呀,
第2个问题是,你对他的手机世界究竟有多少个认识呢?你了解他看的是网络小说还是玩游戏呢?玩的是什么游戏?这一款游戏有什么特点呢?他在里面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他在乎什么呢?例如王者荣耀就是一款社交游戏,一个班50个孩子有45个人在玩,他不玩,就和其他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了,而且这个游戏是必须联机才好玩的,所以你的孩子可能是想在里面,和朋友有更多的连接。英雄联盟呢,更多的是挑战自我,我的世界更多的是想建构自己的想象空间,而植物大战僵尸呢,更多的是寻找乐趣,所以你的孩子是在寻找什么呢?每个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有一些人善于进攻,有一些善于配合,有些喜欢当领导,有些喜欢赌运气,有些人纯粹感官刺激,你的孩子表现是怎么样的呢?在这里面我想说的是,假如我们不先去好奇孩子,抱着一颗想了解他内心在发生什么的心,而只是简单粗暴的制止他们,当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而且会越演越烈了,当我们对以上两个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也许我们可以去做些改变,当然,我们永远只能改变自己,不要想着改变孩子,孩子呢,只有在被读懂了,被理解之后呢,他自己愿意主动改变,这个改变才会真正的发生真正有效,否则呢,我们从表面上去改变它而它里面的那个部分没有被改变的时候,他就会像一开始的那位孩子的样子,没收了的手机就会继续偷买,或者是表面不玩,背后偷偷玩得更疯狂
我的建议是首先呢,先去感受孩子生命里缺乏什么了?
他为什么需要在手机世界里去寻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给到他这一部分的心理营养呢?比手机重要,不要因为过分关注手机,而失去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呢,与其不断的焦虑,不断的生气,无功而返的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不如先静下心来去好奇他的手机时间,在他的网络世界里找到共同话题,这样才有可能有突破口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我们有一位教练董奇奇,大家都叫他q哥,他们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玩游戏的,他对游戏世界了如指掌,所以孩子们很喜欢跟他聊天,他就是通过与孩子谈游戏,而了解到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梦想和选择,很多孩子也因此了重回了现实,一系列的微课,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网络世界,其中我的一位好朋友,就是因为听了课程之后呢,了解了各种游戏的名字和特点,突然觉得妈妈变了,和妈妈聊天有意思了,游戏到了,更多从来没有表达过的想法,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也许你可能还没有勇气去学习玩游戏,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与孩子的交谈,了解他的手机事件,只需要我们不带任何的评判,不带任何想改变他的目的,只是好奇,一位孩子跟我说,我好想妈妈多了解一下我的手机世界哦,不要把它看作是洪水猛兽,手机真的没那么可怕,
第3点呢,我们可以学习成为教练型父母,不去刻意关注手机,而是真正关心他在学校开不开心,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他想成为怎样的人,他有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她希望爸爸妈妈给予他什么帮助等等,把重点放在如何陪伴孩子,去寻找他的内在梦想,协助他探索,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如何为自我成长负责,陪伴他,解决她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孩子的关注力越来越多的聚焦在自我的成长的时候,放下手机或者玩手机的时间变少,就会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4点是当我们对孩子的网络世界和内心世界有了足够充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身心合一的去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迁就的,我非常赞同董琪琪教练所说过的,
理解不代表同意,开明不代表纵容,
我们理解孩子的情绪,也可以表达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同,我们接纳孩子累的是时间,让他想玩游戏的期待,但对于他一回家就想玩游戏的行为,可以表示不支持,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究竟多长时间合适,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当我们更开明主动的去了解网络世界,我们才会对各种网络文化进行更全面的判断,辨别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这样我们就会更有力量的陪伴孩子,一起去选择更健康的网络文化,对吗?主动走进孩子的网络世界和内心世界,站在他身边成为他成长的同盟者,陪伴者,协助着,而非监督者控制着,更平静,坚定的与孩子沟通,这也许才是我们与孩子手机大战局面的关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