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上次的话题继续讲:算卦跟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着呢!上期我们说过,从圣人孔子开始,《周易》也正式从占卜的巫术走向思想与哲学的范畴。在后世的无数名人大儒的发扬下,更是形成了“易学”。
易学并不是讲究什么阴阳调和,什么鬼怪妖魔之类的,它最重视的是“正”“中”“和”。
所谓“正”,就是正确、正义的意思。人想要顺承天意,从事的工作职业首先就得是正义的。不然,即便是再高尚正确的哲理,也会被毫无顾虑的玷污。
所谓“中”,就是“动静合宜”“行止有度”,比“正”更加重要。为什么?因为能行中道,就不至于陷入过阴过阳的尴尬境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走极端),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灾祸。所以“行中道”是易学最提倡的行为模式和价值标准。
所谓“和”,就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使双方达到和谐统一。世间万物肯定没有一模一样的。易学能在一千多年前直言,是很了不起的。“和”在古代是幸福美满的象征,所以咱们一般人所追求的就是以“中道精神”达到终极目标——太和境界。
汉代大易学家郑玄就提出了《周易》的三易(虽然小逆也并不太懂):简易、变易、不易。
首先,宇宙万物无时无刻都是在变化的,这是由于阴阳互相激荡(虽然小逆感觉有点扯)造成的,所以是“变易”。
但是变化的又只是表面现象,根本的规律和秩序是不变的,所以称之为“不易”。
但在郑玄看来,规律并不是复杂玄奥的,而是简单易懂的(小逆觉得这不太科学,这明明非常玄奥复杂啊……),归根结底是阴阳的变化,所以是“简易”。
在这里咱们做个小总结:《周易》已经走向衰落了,衰落的原因一目了然。因为它太枯燥,也太玄奥了,在急匆匆的现代生活里,又有几个人愿意停下脚步,聆听古人的智慧呢?
但这不行。为什么?“近年来片面强调物质科学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思潮,已导致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比如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物欲横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污染严重,人心自私、冷漠、浮躁,没有文化归属感等问题,都在警醒现代人需要进行反思。”
这是《全本周易导读本》里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好,就这么摘录下来了。
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发现这个问题了,于是《周易》的复兴已经具有一阳来复之势。
但现代人更注重的似乎是算卦,这当然也包括我。在大伙们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和神奇之处就在于算卦。
这是不对的,那些算命先生也只是依靠自己的一张铁嘴混饭吃而已。《周易》的精确度远远达不到那个标准,绝对不是能够把你一辈子侃侃而谈出来的。
这本书学到最后,其实你会发现:咱们要学会养心、养德、养生,使之恒久地保有,实现人生精神境界的升华。
参考文献:《周易》(孔子郑玄注解)、《全本周易导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