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的很爱喝酒。
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甚至连清明节都有酒的影子所在,中国的这些节日好像都和酒脱不了关系......
酒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人能在每个节日都能想起他的影子呢?
就拿最近的一个节日“清明节”而言,便和酒密不可分。
清明节饮酒,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据史书记载,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在清明前一日。
但由于两个节日的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现在的清明节融合而为一。
在以前,朝廷有明确的规定,每当寒食节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
所以人们通常会提前做好的冷熟食,等到节日当天食用。
一般从寒食禁期间天气还冷,吃冷食会使身体不适。而酒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及营养,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和营养会迅速被人体吸收,帮助人们驱除寒冷。
所以清明节饮酒的习惯便来源于此。
清明节的到来,总会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你是否还记得?
在这首诗当中,既描绘了诗人杜牧在清明时节的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时,内心伤感的情绪。
也从侧面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对于亲人的怀缅。
这些情绪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借酒来平缓或者麻醉自己哀悼亲人的心情。
在现在看来,一杯美酒,是对先祖的祭奠,亦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叹息。
当然清明节不全是伤感的,它也给生活带来了乐趣。
有资料记载,宋代以后,每至清明,人们常常在扫墓之余,携带美酒简食外出春游,美其名曰“踏青”。
每到这时候,人们群聚在园亭、树下或湖边,摆置杯盘吃食,在美酒佳肴的滋润下,尽情游玩,畅谈畅饮,在春风里享受一份惬意。
著名诗人欧阳修就曾写过一首词《采桑子》,这首词就生动地描述出清明期间人们乘春色美景出游的盛况: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锢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由此可见,在春天这个好时节里,草长莺飞,山水如画,百花争妍。又怎能少了酒来助兴呢?
诗人王禹偁也在《清明》这首诗里写道: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清明与酒千丝万缕的情愫全在这首诗里。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清明节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但扫墓、踏青、郊游这些活动一直流传至今。
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清明节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还是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酒都是一种陪伴的角色。
黄先生,陪你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