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文字手艺人阿城的《常识与通识》,说实话,后边的几篇很晦涩,因为自己不关心足球,也不懂艺术,更不懂脑科学,所以是磕磕绊绊的读完。
因此要分享这本书,就只能说一下我感兴趣的几篇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老陕,对吃饭也不执着,一碗面就可以解决肚子问题。但现在物质生活是超前的富裕,再加上交通的便利,在我家,西安一个小小的城中村,沙井村,没有你吃不到的各种吃食,只会有你想不到的吃食。
特别是每天下班回家,一走进村,就会看到各种霓虹灯在闪耀,味觉就被各种美味佳肴浸淫。
很可惜自己不是一个吃货,而且是一个素食者,像烤鸭,煮馍,只要有肉的东西都会让我不舒服,无形中就少了口的享受。
在“思乡与蛋白酶”这一章里,阿城对吃,可谓是了如指掌,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中国饮食文化。
我个人认为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和自己的遗传基因有关系,和成长环境有关系。就如同我,每天不吃面,不吃一个馍,就感觉自己这一天就没有吃饱。所以从吃就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人的出生地,了解到他的性格。
饮食在某些方面影响了人的基因,更造就了人的肤色,脾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在这篇文章后边就有了“根”。饮食中含的蛋白酶就变成了乡情,乡土,变成了那厚重的“根”。
在《魂与魄与鬼及孔子》这一篇里,因为学《论语》,对孔子及他的语录有一些了解,因此对阿城的举经论典就不陌生,对他讲的一些鬼故事有点点好奇。但这些鬼故事不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的好看,有人情味。
看阿城的文章,感觉阿城很喜欢鲁迅,很喜欢孔子。在附录唐诺写的“清明世界,朗朗乾坤”这篇文章里,高度评价阿城是他感觉最像孔子的人,还是大吃一惊。
唐诺简单介绍了一下阿城,我感觉阿城的生长经历有点像孔子,都曾经颠沛流离过。阿城是好厨子,好木匠,还是文字手艺人,还给别人教过钢琴,“六艺”颇通,像孔子。思想也有点高深莫测,如他谈意识,我还达不到这个高度。他有“理想国”,孔子有“大同世界”,都是志存高远。
想来,我还是不了解阿城,要多读他的书,才会了解他的思想,他文章中写的内涵。
好了,这就是我看阿城的《常识与通识》这本书的读后感,一点点浅薄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我是卓玛秦,一个爱写字的人,一个有温度的人,希望您的关注,您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