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有熊孩子
周末早晨,
看着依然睡得香甜的宝贝,
难得无人打扰的时间,
我溜到书桌旁开始写文章。
正写得酣畅淋漓之际,
奶奶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哎呀,别捣乱了”。
8:00,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按惯例,宝贝应该已经起床半个小时了。
那么,
这半个小时她不声不响的在做什么?
走到门口探头望去,
哇塞,好壮观的场面:
整张床都铺满了白花花的抽纸。
奶奶边唠叨边没收抽纸,
而宝贝正在加速把剩下的纸巾抽完。
看来,一场婆孙大战又开始了!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后来,
跟朋友聊起熊孩子在家的表现,
10个人都说自己孩子在家也玩过抽纸。
但是,
10个人中,
只有1个人能理解并支持孩子的行为。
剩下的9个人,
要么粗暴的责备和阻止,
要么温和的跟孩子讲道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3、好神奇的抽纸
抽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为什么对宝宝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轻轻抽出一张纸,发现又跟了一张出来!
再抽出一张,居然又有一张!
再继续抽,还是有!
再抽,又有
再抽
.......
好!神!奇!啊!
于是,
进入抽纸单曲循环ing......
不知不觉过了半个小时。
两张纸对折就能连续不断的抽出纸巾了,
抽纸,绝对称得上伟大的发明!!!
而宝宝这种探索的过程,
与科学家的研究探索过程相比有什么区别?
4、发明家是怎么诞生的?
据说,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在反反复复的实验和操作中出来的
据说,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日常的简单重复的操作中发现的
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射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现在,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人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爱迪生因为电报机内的一种单调的声音吸引了他;无独有偶,爱迪生在另一次试验电话的时候,发现传话筒里的膜板,随话声而震动。这就是留声机发明的基础。
牛顿被苹果砸到从而发现万有引力
瓦特看到煲开水的水壶盖会动从而发明篜汽机
加利略看到教堂的灯摆动从而发现了摆动定理
阿基米德进浴池洗澡,得出排水法测量金属密度
........
这些发明无一不是从日常工作生活现象中的思考、观察以及不断的试验中得来的。
而孩子在玩抽纸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发现、思考、观察、试验的过程呢?
5、算一算,才发现赚大了!!!
有的家长觉得宝宝玩抽纸,就是在浪费!
那么,
我们来算一笔账:
一包抽纸不超过5块钱(搞活动的时候1块多一包我都买过!!!)
而市面上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专注力的玩具:
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
更何况,
纸抽出来之后,不代表已经浪费了,
用个干净的袋子装起来,仍然可以用。
再看看,
孩子玩抽纸抽纸的过程,
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
我注意观察过,
如果孩子不被打扰,
他们可以心无旁骛玩1个小时左右。
如果孩子可以这样专心的读书、做作业,
相信很多家长一定都会很高兴、很欣慰吧?
而孩子玩纸的过程,
就是在培养这种专注的能力和习惯,
就是在为将来全心投入学习打基础。
试想,
如果你现在阻止了他,
中断了他的探索,
或者用其他玩具转移了他注意力。
在今后的读书学习中,
才发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不理想。
这时,
贴心的培养专注力的培训机构出现了,
而培训费用动辄几千上万。
我们再算一算,
10000块钱可以买2000包抽纸,
够孩子玩多久?
而如果宝宝玩抽纸的时候没有被打断,
也许5包、10包抽纸就能让她养成很好的专注力。
想想都觉得赚!大!了!
6、给孩子真正的爱
既然如此,
我们只需满怀欣赏地,
看着这个未来的“科学家”,
无比专注地“研究”完一盒抽纸。
然后,
再默默地给他递上第二盒
......
直到他不想抽为止。
这时相信他对抽纸有了一定的认知,而这一个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很好的培养了他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
著名的心理专家武志红说:真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
愿我们都能给孩子予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