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她知道;我知道她知道,她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她知道我知道,她知道我知道她知道。这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默契。
而外在呈现出来的状态,让我们这些观察者禁不住的着急、疑惑、欲言又止、无奈、失望……疑惑资深的李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来访者明明露出了这么多可以切入的工作点,李老师偏偏视而不见,继续跟着来访者的步伐,记录了来访者说的10多个措施后,居然还站在来访者的角度为其想办法,如何让她的孩子专心学习。例如装摄像头、请教其他有成功经验的父母……咨询就这在这样的氛围中结束了。结束时,李老师竟然承诺还会和来访者一起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想办法。
李老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虽然他的工作、他的资历、他的学习经历已经证实了他的专业性。但我们这些观察者们明显的懵懂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回想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什么?咨询师面对的是来访者,关注的也是来访者。咨询的效果来访者说了算,而不是我们这些观察者的评价。反而观察者个人的不同反应需要自我觉察,是什么引发了这种感觉?我们和李老师想法的差距里有什么?
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是咨询师,这个咨询我会怎么做?当时设计的心理地图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用的方式是更符合我的需求还是来访者的呢?有没有急于把我的看到传递给来访者,……来访者想了那么多办法还没能改善孩子做作业的专注力,得到孩子的反应是:“妈妈你生气的样子,我好害怕。”如果我们看到工作就急于切入,会引起来访者的防御吗?会得到我们希望的结果吗?
一个人改变不了另外一个人。来访者是带着资源来的。所有自然而然长久的改变源于每个人内心的接纳,而不是来源于他人的教导。跳出情绪自己领悟了,真正的变化才会发生!而在情绪里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冲动是魔鬼。
来访者的回馈证明咨询是有效的,这让我对心理咨询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咨询还可以这样做,思绪万千,过往对咨询的理解蜂拥而至。咨访关系最重要,来访者的感受最重要。咨询师不要急于对来访者工作,清空自己,全然接纳,静待时机,尊重来访者的节奏……
烧脑开始……
资源整合……
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