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往往喜欢看正面人物,但是对于这种存在一些反面色彩的人物却很少研究过,历史上说“卖国者秦脍,误国者李鸿章”,历史上写到李鸿章签订了很多条不平等条约,但就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我们从未经历李鸿章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国情以及所处的地位,就不要轻易下决断。
纵观李鸿章这一生,真的很踏实本分地执政,他的才干、智慧、身上的傲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面对八国列强谈判时表现的不轻易屈服和胆魄以及口才为当时的清政府做了很好的维权,虽然最后还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却为列强那边赢得了主动权,至少减少了谈判条件。
作者同时讲到了他之所以不能成为一代伟业霸主是,他身上所犯的错误:不清楚民众实质、不清楚世界的趋势以及安于现状,只学到西方的一些皮毛,没有从根源上找解决方法。
透过李鸿章的一生,让我对于识人方面有了更加多层次的解读,有时我们利益损失了,我们不能通过单方面地责怪对方,而是应该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这个也是当时小巧青跑出来的原因。
校长他们之前没有提前先装修好,确实因为他们公司人手当时不够,前期刚好在筹备11月的活动,紧接着12月又是安排老师上课,然后你说安排其他人员,可能当时也一时半会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吧,不然谁希望自己公司停工半个月呢,要知道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拿完整的工资,受到影响,他们可还是依旧支付你基础工资的,虽然不高,但是切确事实花了这样的钱了,并且当时校长前期还特意要求把小和和小旭的手机寄回给他们。所以从这些来看,他们的做法还是比较厚道的。
小巧青活出来了,其实是因为我的上家公司是一个特别好的公司,所以我很感激这里面的高能量场,同时我也会警惕自己的言行,小巧青的可爱适合在合适场合出现,但是面对一些正经的事情,还是得有大巧青才更合适。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看到校长以及其他老师们身上的不易,这一点我觉得相当有必要,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看见才更有力量,谢谢校长这半年多带给我的成长,谢谢!
还有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个人也给到我很大的触动,如果真的要按出身来说,曾国藩是很笨的,一点都不聪明,考科举考了六次才考上,而李鸿章自小就很聪明,情商也高,但是最后李则拜师李鸿章门下,并且因为受到了点播而改掉了身上的恶习,后面也记住了“不在一时胜败,也不逞匹夫之勇”,然后一步步在官场上节节攀升。我觉得这就诠释了笨拙并不代表不能出人头地,不能成为不能够成事的借口,甚至他可以成为了很多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