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洋务

      要说在晚清的历史上被骂得最惨的人物,整得最惨的人物,除了所谓妖后慈溪,什么军阀袁世凯,在之后,就非李鸿章莫属了,惨到什么地步呢?不仅还活着的时候就被当时的百姓叫骂不断,就连死了之后,还根据某些某些史料记载,在上世纪60年代被某些热血充军了头脑的爱国分子从坟里刨出来挂在拖拉机上示众(当然这个史料有可能野史,不过也同时能证明李鸿章的骂名有多么重)为什么这么惨呢?看看这些事情就能知道原因了:他先是搞得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却在和日本的战斗中直接全军覆没,在之后有亲自签定了一道又一道无比屈辱,无比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更是让李鸿章的骂名被推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备受争议的李鸿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卖国贼,一个丧权辱国的懦夫呢?

      1823年2月15日,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中,小李鸿章出生了,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族里,这个家族甚至连生活都必须要依靠借债,可见其困难程度,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李鸿章生活了六年,虽然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最困难的一段时间之一,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实打实的童年阴影,那也就是在这样的童年阴影中,李鸿章见证了底层民众的穷困,并立志要当大官,改善自己的生活。

      六岁绝对可以称之为李鸿章生活的分水岭,因为就在那年,他的父亲李文安成功地考入京,并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员之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文安也就凭藉着他的一己之力,迅速地整顿好了没落的家族,有了钱了,那么也就应该追逐一下除钱之外的一些事物了,于是乎,李文安将李鸿章送进了私塾学习当时普遍需要学习的四书五经,孔孟大道。

      不学不打紧,一学吓一跳,进入私塾学习的李鸿章,立马显露出了他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处省略10,000个字)惊人的天赋,成为根正苗红的小天才一枚,受到了全村人士的追捧,学习了几年之后,才十几岁的他就已经满腹经纶,对于四书五经具有了超越一般读书人,甚至有可能超越他做官的爹的认识。17岁,他便去参加了科举,然后结果当然非常不令人意外,直接考中。在后来的很多次科举当中,李鸿章也是顺水推舟,只要考试来了,那就肯定能过(想必洪秀全看到这段文字时已经吐血身亡…),直到22岁,短短五年期间,他就已经全数过关了所有的考试项目,就差最后一关会试以及殿试了。也许是真的认知还没到那种境界,李鸿章在会试考试中并没有过关,但有时候上天对某个人的眷顾可能就是那么高,李鸿章又恰好是一个有着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运气的人!由于他父亲已经在朝廷里当官,他得以以官员子弟的身份被当时正处于翰林院的曾国藩为师。

      我们上篇文章刚介绍过曾国藩,这个有着极致变态的反省能力的一代名臣,毫无疑问,也是一位对儒家有着极其深刻理解的人(还记得他在加入翰林院之后坚持刻苦学习,在短短10年内升到了二平大关的光荣事迹吗?然后再想一想李鸿章得到这么一个超级牛的好老师,会是什么反应吧?)果然,在得到曾国藩这个有才老师之后,搭配着自己本身就有的惊人天赋,李鸿章简直如鱼得水,不仅对于儒家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还接连过了会试和殿试两门最后的考试,关键是在殿试时甚至考得了全国第四名,那可是第四名啊!就这样,李鸿章非常成功的进入了翰林院进行深造。

      有了曾国藩在前面的道路,李鸿章的前路明显清晰了几分,听从自己老师的劝告,来到翰林院之后的李鸿章并没有飘,反而更加努力发愤学习,试图像曾国藩一样通过官员考试进行快速升迁。很可惜,虽然在当官的时候发愤学习,通过官员考试进行升迁这条路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当时的大环境却并不让李鸿章就这么一直安稳的升官下去:太平天国雄起了,而李鸿章的家乡也在被侵扰的范围之内。而李鸿章应该怎么办呢?到底是回到家乡组织反抗太平天国的运动,还是继续留在朝廷里呢?

    想必大部分人的选择还是留在朝廷里走自己的升官捷径吧:那太平天国的战乱虽然迅猛,但还是离自己远在千里之外,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自己一个书生,打仗什么的全都不会,贸然跑过去不是送死吗?还不如留在北京城内舒舒服服的作壁上观,稳稳地升官发财呢!至于仍然留在那边的家族,想必也不会被怎么针对,无需太过担心。

      但是李鸿章是什么人?是有着一腔大志的儒家知识分子呀!他的目标可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拯救天下于水火之中,那么洪秀全搞得太平天国又怎么能说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呢?而且,他之所以没有现在的地位,现在的环境,还不是因为大清政府还在吗?那如果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彻底灭亡了大清,他说依托的一切不就荡然无存了吗?所以兵法不会可以学,身体不会可以练,但是和太平天国的仗却必须要打。

      做完这些决定,李鸿章火速地拉拢了一个二品大员,让那名官员同意和自己一起出去讨伐太平天国(不得不敬佩李鸿章的口才),由于朝廷非常短缺打太平天国的人手,也很快就同意了,不过虽然同意,但是却并没有给李鸿章一兵一卒。这是当时所流行的一种制度,由于朝廷没有兵而你又想打仗,就让你自己去当地召集军队,组织团练对抗。

      主动放弃舒适安稳的北京生活的李鸿章,尽速在安徽一带组建其自己的团练来,短短几年内办得风生水起,很可惜人少力量小,还是寡不敌众,不仅自己的家人死了不少,就连当初和他一起出来的那个大官员也再一次战争中命丧黄泉。李鸿章再一次面临了走投无路的问题。

    但好在当时他的老师曾国藩已经组建起了小有规模的湘军,曾国藩一看自己曾经的得意门生在和太平军对抗的过程当中输得连底裤都不剩了,又一看李鸿章似乎有那么一些掌控军队的能力,便将李鸿章收为了自己的幕僚,让李鸿章在军队里积攒了自己的威望,能力。几年之后,应上海的一些地方豪强的要求,曾国藩决定让一个人带领着一支军队去上海抵抗太平天国军,李鸿章这事早已学成,也想拥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欣然接受曾国藩的邀请,带着自己召集的一部分军队和曾国藩给他的一部分军队前往上海。

    由于李鸿章所带领的部队的装备非常粗糙,刚刚去往上海后,李鸿章备受排斥,甚至被当地的洋人护卫队洋枪队戏称为乞丐兵,可是没办法,曾国藩当时的军队力量又弱又没有声望,这种奇耻大辱只能忍着了。不过金子总会发光,让李鸿章的军队表现的机会很快到来了。在一次太平天国军队大肆进攻上海的过程中,李鸿章带领着他的军队奋勇杀敌,面对几十倍于己方的军队,李鸿章完全不带畏惧,率先冲入敌阵奋勇杀敌,反倒是不可一世的洋枪队,这时候作壁上观,看着李鸿章在那送死。

    最终,太平军被李鸿章的不可一世的不畏死亡的态度是折服而退走,李鸿章勇保护上海的故事也就在上海传播,上海的人民终于意识到这只乞丐兵好像其实还挺靠谱的。

      获得了民众的支持,李鸿章便要开始对自己的军队进行改革了:为什么自己的“乞丐兵”打不过洋枪队呢?不就是因为军队的管理和装备都太过于老旧了吗?所以改革军队的管理和装备成为了当务之急,这要向谁改革呢?毫无疑问,上海的洋枪队确实是当时全中国那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先进战斗部队。虽然这支部队不仅从名誉上损害了李鸿章,而且还在上次的战斗中差点让李鸿章被数倍于几的敌人杀害,但实力在那里,李鸿章也只好拉下脸皮得虚心请教洋枪队的指导。

      事实证明,能屈能伸的才是大丈夫,在李鸿章虚心请教之下,他的军队立刻强大了起来,而且不仅仅是武器都换成了最先进的洋枪洋炮,救人管理模式也全都西化,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章不忘一直扩充着自己的军队,短短几年间,他的军队就已经发展到了上万人的规模,成为中国的一支不可否认的现代化力量,并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淮军。

      在当时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决战已经接近,手握一支重兵的李鸿章也就顺势带着自己的军队前去帮忙,决战开始后两面包抄的彻底将太平天国灭了,好乐强大的军队就代表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李鸿章很明显也属于这一行列之中,战争结束后立马得到了两厢总督这个二平大官,甚至在之后的几年中从两厢总督直接脱变成了地方官员的最高境界直隶总督,小时候立志光宗耀祖当大官的梦想实现了,心中儒家士大夫的抱负似乎也实现了,李鸿章,现在权倾朝野。

      当时的清朝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政府本身的问题以及技术的问题,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训诫就告诉人们在这种时候迫切需要一场改革,而由于有日本明治维新这样一个大榜样在哪,再加上自己本身也通过改革自己的军队见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李鸿章便将改革的目标定为像洋人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政治和科技,这也便是所谓洋务运动了。

      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人的眼中,洋人还只是仪狄,如果就这样放下身为华夏民族的自尊而去学习仪狄,民族的尊严又往哪放呢?而且西方的政治在当时已经要么是民主制,要么是君主立宪制,很少有君主制出现了,但是当时一手把控朝政的慈禧太后很明显不是那种能够交出权力的人,所以想要向洋人学习改进很明显不容易。最后,在多方面权衡之下,李鸿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的的确确,中华民族的优良传承不能丢,原本的朝廷格式不能变,该当皇帝的还是皇帝,该当百姓的还是百姓,如果把这些都丢了,那么原本的中华民族也就不再是中华民族了。但是却可以学习洋人的技术,以便更好地和洋人抗衡。

    至于学习什么技术,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肯定是军工业啊!只有将所有军队都武装起来,将所有军队都改革了,中国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发展自身。而承担这项改革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在了对洋务最为上心的李鸿章身上,李鸿章果然不负厚望,迅速地开展起了中国的军工业,短短几年建立了许多军工厂和现代化军队。为了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海上压迫,李鸿章还开启了北洋水师的计划,也同样遭到了朝廷的支持,通过进口,李鸿章成功通过重金买到了许多最最先进的战舰,终于将中国的海上力量整成了世界第五,亚洲第一的地位。

      就在李鸿章将洋务运动整的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慈禧皇帝那边却对李鸿章有些看不顺眼了,一方面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各种各样的军工厂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朝廷当时本就入不敷出,还欠着许多其他国家的外债呢,哪来那么多钱给你搞洋务运动呢?另一方面李鸿章是汉人,让一个汉人掌握北洋水师这么高端的力量和洋务运动本就已经非常危险,关键是李鸿章竟然还大肆重用自己原来的军队的军官,这是想干啥?想造反不成?于是乎,一系列针对北洋水师的猜忌和制裁开始了。

      如果李鸿章是曾国藩的话,那么李鸿章有可能在这时候敏锐的察觉到朝廷对于自己的猜忌,并毫不眷恋地将自己手中的北洋水师交给朝廷管理以安朝廷的心,但是李鸿章不行,他为北洋水师和洋务运动付出了太多,他不忍心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机构这么拱手让人,是就一直坚持着控制着北洋水师。这也让北洋水师的经费在几年内一分钱有,甚至连弹药和武器都不够买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日本改革归来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转眼一看中国似乎已经早已不像先前那样强大,于是打起了中国的藩属朝鲜的小心思,中国肯定不能让日本就这么抢走地盘啊?于是就顺势发起了侵略运动,当时正是直隶总督的李鸿章被全权授权管理这件事,但这件事情事关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果真要开战的话更要面对新崛起的工业大国日本,李鸿章不仅发出疑问:到底该打不打呢?

      一方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为了捍卫自己属于中华民族的尊严,保卫自己的蕃薯国,再加上日本攻打朝鲜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这场仗很明显是必须要打而且应该要打的。(人家都蹬鼻子上脸欺负到你家门前来,你还搁那陪理,还要和谈,这能忍?)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场战争真的要打,就必须要权衡能不能打得过的问题,日本早已经如日中天,如果真的打不过,那所要承担的损失可就更大了,而且如果战争开始,首当其冲的肯定就是李鸿章训练多年的北洋水师,但李鸿章也希望给自己留一些政治资本呀!如果北洋水师都在战争中消耗光了,那么早就看自己不顺眼的慈禧太后,可能马上就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他踹了。如果不打,我将面临来自全国的舆论声音,如果打就有可能丧失自己的所有力量。李鸿章彻底纠结了,于是开始保持着要打不打的态度,表面上确实是派兵了,却并没有让士兵进攻什么地方。

      李鸿章在纠结犹豫,可是日本丝毫没有等人的意思,立刻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进攻计划,在日军的疯狂斗志和中国军队由于李鸿章所引起的摇摆不定下,中国军队完全溃退了,不仅陆军在得到李鸿章等的示意之后进行撤退,结果被日本军队打了个埋伏损失惨重。就连那所谓世界第五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也在李鸿章着爱打不打的态度之下被全面包围,全部歼灭。就这样,朝鲜侵略战争结束了,代价是朝鲜,是中国东北的很大一部分土地,也是整个中国最先进的力量北洋水师和淮军的彻底消失。李鸿章的犹豫造就了悲剧的发生。

      面对战争的失败,李鸿章责无旁贷,到底如何来偿还自己所应该要付的责任呢?他首先想到告老回乡当一介布衣,又想到了以死谢罪,毫无疑问,这些方式都已经够意思了。但是日本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日本人就要派人和其谈判,如果李鸿章就这么一走了之或者一死了知,那么朝廷便无人可用,中国就是必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当时李鸿章被誉为最通情达理的中国人,无疑在他那里才能取得最好的谈判结果)。

      所以最终,虽然李鸿章明知道如果和日本谈判,自己还要由于和日本所签的条约肯定是屈辱条约,不平等条约,而普通的民众一看到这些条约就必然把条约和李鸿章想到一起,再加上李鸿章正是导致这件事情的直接原因者而背上更大的骂名。但是出于想偿还自己之前的罪过以及尽到自己的责任,李鸿章还是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去了,可惜作为战败国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再条约里看到什么希望,果不其然,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及其欺辱和不平等,李鸿章也因为朝鲜战争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彻底丧失所有名誉,甚至一度在舆论的压力下逃到国外。

      而在之后的李鸿章似乎就再也无法与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个东西分开了,在外地静养了好几年后,舆论的压力也逐渐平息,他终于回到朝廷,结果正好赶上八国联军进军中国,其结局自然是以中国惨败告终,结果这和外国谈判的任务又落到了李鸿章头上…明知道这件事情无比凶险,可正像签订马关条约时一样,李鸿章还是毅然决定去了,也确实凭藉着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争得了利益(甚至在当时吐血三口,让所有列强都不禁为之动容),但是民众看到的仅仅是那个之前丧权辱国的李鸿章一回来又签订了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骂声接连不断地涌来,就在民众的一片叫骂中李鸿章终于离开了人世。

      回顾李鸿章的一生,我们会发现李鸿章真的不能说是叛国者,人生中最大的问题其实只是对于做官有着过度的渴望以及对自己的洋务运动太过于偏执了,偏执到放不下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偏执到不去利用洋务运动培养出来的军队去打仗。而我认为,李鸿章非但不能说是叛国者,甚至可以说是民族英雄。是谁在中国南方陷入混乱之中,太平天国起义发生的时候,放弃自己在朝廷升官的机会,而毅然选择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乡组织军队的?是谁在没有人承担的时候依然接下了和外国谈判并签订条约这种百分百身败名裂的危险活动?是李鸿章。是谁死不瞑目的不忍离去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还是李鸿章。有时候,民族英雄并不仅仅是为国家热血付出的,那些在为国家默默忍辱负重的人,那些背负着骂名却从来没有放弃内心坚守的人,也同样配得上民族英雄的称号,也同样是热血的中国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0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8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2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72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45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